naiyun

naiyun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聊「邂逅」篇~「馬赫尼」

討論喬伊斯「都柏林人」~「邂逅」裡

的「馬赫尼」小頑童。

書裏第一人稱作者

在描述

童年玩伴-馬赫尼時,身為讀者的你,會覺得

那位

以兒童視角書寫的作者

是個「有眼無珠」者,

怎麼沒看見此頑童

是個「黑瓶裝醬油」人物。

喬伊斯將他



恩斯特·馬赫(德語Ernst Mach   1838年-1916年)的認知

用「馬赫尼」這個角色來象徵他

等於喬伊斯邂逅馬赫的科學哲學

視錯覺!


視錯覺是指通過幾何排列、視覺成像規律等手段,

製作有視覺欺騙成分的圖像

進行眼球欺騙,引起的視覺上的錯覺

達到藝術或者類似魔術般的效果。



馬赫帶

是視覺系統的側抑制作用引起的。

當一個視覺感受器受到刺激的時候,

由此產生的神經衝動

將對

鄰近部位細胞

輸入的信號產生抑制性影響。

在明暗交界的地方,

亮區一側的抑制作用

大於

暗區的抑制作用,


從而產生暗區更暗,亮區更亮馬赫帶現象


馬赫的物理學研究成果

影響愛因斯坦與費曼等重量級物理學家,

讓後來人能夠

認識神奇的彎曲時空和怪異的微觀世界。

討論「邂逅」一篇回到標題「邂逅」

除了喬伊斯要寫「恩斯特·馬赫現象」之外

以前

大人總是耳提面命

教訓

教育孩子的「交友篇」

是: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邂逅」篇裡的馬赫尼,雖然他功課不好

總是脫軌頑劣

但是他卻是很仗義,當朋友有難

是個

會及時伸出援手者

教育議題也成了大家討論的思考點


念死書?

痲痹!

是很需要「刺激、電擊」

喬伊斯的「都柏林人」書中

那篇「兩姐妹」

福林神父的「鼻煙壺」是刺激

「邂逅」篇裡怪老頭的「痛打」也是一種

觸覺的開啟。打是情罵是愛,棒下出孝子

不打不成器。那個「痛打」!的背後壓抑

被壓迫者又循環拷貝式去壓迫人

拷貝上一代的教學模式,填鴨式

代代相傳

只有兒童出走 冒險 才是自覺、覺醒的第一步

邂逅之後的甦醒

雖然到達不了「鴿舍」

雖然那是「原地踏步」的呻吟

對於麻痺垂死者的書寫

作者用

>40V以上電源的電擊

救救麻痺者,用嗅覺、觸覺

來刺激生病的「神經」

試圖

將感官世界得以「復甦」為正常狀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