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說 ]的延伸
耳邊有人一再說起「魯迅」種種。
記得,還有人說到畫家[吳冠中]...。
這幅 吳冠中~「魯迅的故鄉」簽名版畫
魯迅在「故鄉」一文中
描述他的童年摯友「閏土」。
摘錄一小段
on
我問問他的景況。他只是搖頭。
「非常難。
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
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麼地方都要錢,
沒有規定……收成又壞。種出東西來,挑去賣,
總要捐幾回錢,折了本;不去賣,又只能爛掉……」
他只是搖頭;
臉上雖然刻著許多皺紋,卻全然不動,
彷彿石像一般。他大約只是覺得苦,
卻又形容不出,沈默了片時,
便拿起煙管來默默的吸煙了。
off
對自己生活環境之外的世界
充滿好奇心的童年魯迅,
對
摯友少年「閏土」講起他在鄉下農村
一堆好玩趣事時,
魯迅
聽得津津有味,誘發嘗試心態。
這種友誼關係。
這種朋友之間的交往互動,
足以讓固定居住於一處,
視野被侷限的另一方「開開眼界」。
這情節多麼像
「駱駝祥子」裡
「虎妞與小福子」的閨蜜關係啊!
只是男女有別,
男子憶起少年的童年往事
與
婦女婚後互吐境況
畢竟這是兩碼子事。
說法想法有異。但是對自己沒有過的
不熟悉的另一個世界
是充滿「誘惑力」給人諸多想像的。
「駱駝祥子」裡提到的「白塔」
透過吳冠中的這幅「白塔」,看它外觀長怎樣?
其實再怎麼看它,我們也只是看見
模糊名詞而已。
聽過看過,如非親身經歷過,感受必然不深。
另一個團體。
討論結束後,走廊上的她的提問,
說起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裡「譚恩少年」,
是否這個角色跟毛姆個人有同性戀癖好有關?
這位少年的出現,是毛姆真實生活裡
寄託在作品中的一個「出口」?
有意思的思考點啊!想想!
文本中,
提亞蕾對第一人稱作者
說起史崔蘭種種,
譚恩少年在「熱帶之夜」彈奏六角手風琴。
夜太深,大家都離去後,
只剩提亞蕾與史崔蘭兩人,
當萬籟俱寂
.....。
提亞蕾說
「那一夜美得教靈魂難以承受肉體的牢籠。
感覺靈魂彷彿就要隨著虛空婆娑而去,
死亡的面容竟如摯友般可親。」
談到友誼。
談到友誼。
葛楚·史坦(Gertrude Stein1874年-1946年)
這位文藝沙龍的大姐頭,她是個同性戀者,
她的一生中
與知名的前衛文學與藝術界的成員
保持重要的第三關係。
海明威在「流動的饗宴」書中
回憶他在巴黎期間,
曾常去拜訪葛楚·史坦,
兩人還討論過「同性戀」議題,
交換彼此不同的觀點。
毛姆書中
寫的
「提亞蕾」對「史崔蘭」在藝術創作這條路上
的經濟與精神上的支援幫助;
就像
海明威在巴黎期間,
葛楚·史坦建議他要如何從事文學創作一樣。
「提亞蕾」之於「史崔蘭」
猶如
葛楚·史坦之於海明威。
有學員帶來高更的畫冊,
有一幅女子拿排笛吹奏的畫。
毛姆在劇情裡設定的這位「譚恩少年」,
他的出現就只是這次演奏六角手風琴有聲音而已。
他的來去有如幽靈。
譚恩少年出現的描述
與
在譚恩少年得知史崔蘭得痲瘋病之後的
離開,
譚恩少年悄然地來,又悄悄離開。
毛姆對譚恩少年未多作文的省略。
唯一一次的角色功能性
就是在夜裡撥動動人的曲調。
為何毛姆讓「譚恩少年」使用的樂器
是六角手風琴?而不是其他?
六角琴稱為「擠壓盒(squashbox)」。
它有風箱,
琴鍵鈕通常在琴身兩側。
演奏時觸壓鍵鈕,使其與風箱同向運動,
而一般手風琴,
按鍵方向與風向運動方向垂直。
被「擠壓」才發出「聲音」?
人的潛能爆發力,是用什麼途徑被釋放出來的?
沒有壓迫,反擊力道有限嗎?
六角手風琴!
離開舒適圈,離開熟悉的環境,方能有所作為嗎?
總要戰勝自己才行啊!
自己是自己的神。
才華的釋出力量來源,
不假他求,要往內求。
沒有空間的極限小,
一旦掙脫牢籠,
成就
興許有「無限的可能」。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