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6年11月6日 星期日

焚燒之愛

焚燒之愛

「愛」的層次,「愛」的境界



「佔有、毀滅、默默付出的愛慕~犧牲、成全」

的幾個面向來深究

公元1650年時的「吳問卿」臨終前

要他的侄子-吳貞度

焚燒他的那幅最愛-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

這幅「富春山居圖」跟了

吳問卿(吳洪裕)四十年

這幅令他愛不釋手的水墨畫

他的心願是「死了還要繼續愛它

這種愛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愛」啊?

韓劇「朱蒙」裡金蛙王深愛柳花夫人

一直想逃出宮去找兒子-朱蒙的柳花夫人

最後斃命於金蛙王的揮劍下

金蛙王要柳花夫人

就算是要她死也要將愛人屍首留在他身邊的

「愛」

這種愛?到底是屬於哪一種類型的「愛」啊?

愛到沒有退路毀滅性之愛

給人

變態扭曲的人性解讀。很咆哮山莊故事

濃烈到「化為灰燼」方止

,就算是毀了它、

也是愛的另一種表達方式

令人費解

這種「愛」

能解讀為

「恨」不得能擁有全部的「自私行為」嗎

當年

我們讀書會一起共讀過

蔣勳的「富春山居圖」

「剩山圖」(佔原畫1/14)

有1669年王廷賓的題跋,

說明1650年吳問卿吳洪裕火

燒「富春山居圖」的故事。

元代畫家黃公望的這幅「富春山居圖」代表作,

獲得後世人的讚譽說它是「畫中之蘭亭」、

「山水畫第一神品」。

黃公望這幅畫作  非一氣呵成,

黃公望在  題跋   提到這幅畫

是從至正7年一直畫到至正10年

黃公望他會  隨身帶著它

依興致  添加筆墨,反覆畫了好幾年

使「富春山居圖」前段和後段不盡相同。

當時討論此畫時,每人各抒己見

畫裡的哪一個段落的水墨風景最是

能貼切表達此刻你對人生的看法?

你最喜歡哪一個「段落」的畫作

「無用師卷」佔原畫12/14,沒有乾隆滿堆的字跡

倖存「留白」

一般收藏看法總說

它比起「子明卷」要來得慶幸,留下淨身」

沒有乾隆皇帝留下的筆跡,算它逃過一劫

要感謝吳問卿的焚燒之愛

要感謝吳貞度的及時搶救

臨摹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子明卷」

它是完好,而真跡「富春山居圖」

被焚燒之愛切割成兩半一大一小」

燒掉的部分是原畫作的「1/14」

假的圓滿贗品對比破鏡重圓的缺憾痕跡

假象&真相

愛畫者會如何選項?

如果說被矇騙的愛是一種愛

那麼「以假亂真」的愛

假愛也是有「真愛」成分呢!

乾隆之愛

台灣民間習俗

確實

有焚燒

親人死前最愛之物當為「陪葬物」的風俗。

古代喪葬禮俗尤其是皇帝駕崩後

還有「不人道」的葬法硬要

仍活著的「愛人」一起殉葬呢

臨終遺言、舊俗的可怕

到了陰曹地府仍要繼續「愛」的行徑

真是鬼魅!陰魂不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