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6年11月23日 星期三

擴大解讀

擴大解讀

讀完喬伊斯「都柏林人」這篇「兩姐妹」之後,


回到「標題」

為何喬伊斯要將此篇下標為「兩姐妹」?

喬伊斯離開愛爾蘭,不是當政者不讓他回愛爾蘭的

他是自己不願意回去。

那個心裡上的「不願意」回去,有自願成分



被迫不能回去是有差別的,他不是政府流放

他是自己對自己判刑去自我放逐去漂泊

日劇有部片名,「逃避雖是懦弱卻有效」

你必須離開原鄉,方能書寫原鄉

那個疏離是那麼熟悉

熟悉的陌生感;交融著    陌生的熟悉感

出走者

與原鄉的心靈距離

會因為實際的遠距離

而更加「拉近」

這篇「兩姐妹」,有一情節是

福林神父的兩姐妹

想要跟弟弟回鄉的一段未竟遺憾

回不去「往昔」!

往昔時光的「原鄉」印記

現實裡回不去的「過去」

追憶

斯湯達爾的那本「紅與黑」

戰爭與宗教的象徵

愛爾蘭有處

邊陲島嶼-

斯凱莉格 邁克爾「姐妹島」

那處的石堆塔「修道院」世界文化遺址

曾經有過修士「隱士」,他們是清貧的

想必那時的修士

很克難在生活過著簡樸的日子

相形之下,喬伊斯這篇「兩姐妹」

福林神父是有學識的,但是

宗教神職爭奪戰-「卡位」宗教問題



幽微被喬伊斯巧妙點出

不說白的藝術創作

讀者會比較

修士的修行生態是怎樣在運作的?

從兩姐妹培育出來的「神父弟弟」形象

對比

那座

人跡罕見的愛爾蘭邊陲地帶的「姐妹島」上

的修士們

是很嘲諷的批判

於是「兩姐妹」一詞的擴大解讀

讓讀者

進入穿越時空的「回不去」想像

世風日下!

道德節操的負面教材側寫

回不去「過去」,到不了理想之「未境」

只能

困在於

此時此地的迷惘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