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石撿石~愛石如癡
一位
同事側寫……………。
我看茨威格的那篇:《看不見的典藏。》對於收藏古字畫骨董之類,癡愛古物收藏者。他們這個行業,因為戰亂蹂躪…導致升斗小民的生計,面臨異常窘迫境地的感人故事。
典當為生…。悽慘!
除了有價值的古字畫。
想到一位以前的同事,他曾講述過他在滇緬地帶打遊擊隊時所發生的初戀故事。
是瑤族還是彝族?應該是緬北地方吧!
那位
姑娘很會唱歌…難忘經驗分享。他們一起在山裏、溪邊撿過超級可愛,怪模怪樣的奇石。
不知道這個人此刻還在不在世?我很少跟他們連絡了。
當時,
我們許多同事都到過他的家。觀賞過他個人的收藏:石頭。
每一顆石頭的因緣際會。他都會在底座,標出他與這顆石頭的相遇相知。
經由他的這種類似集郵的偏好。那一整間石頭休憩室。一定是他個人生命裏,很重要的精神寄託。
玩石撿石~愛石如癡!
世人,甚麼人會有甚麼偏好?真是讓外人難以揣測。
一顆石頭流浪記…一幅畫流浪記…一個物件…深具價值的寶貝………。
搶奪、爭奪?
那年,我們讀書會還一起討論過一幅畫的深層意涵呢!
黃公望的那幅【富春山居圖】竟跟政治舞台的交替,扯上無休止的《被利用》嫌疑?在乾隆帝的收藏裏,此收藏畫作竟由贗品來蒙騙這位最高統治者。
此真品曾經有過的流浪記…在真正懂得其價值的行家。吳問卿把這幅……………。
網路資造查詢:
ON
吳問卿
吳之矩死後,《富春山居圖》傳給了他的幼子吳問卿(名洪裕,號楓隱,萬曆舉人,隱居不仕)。吳問卿酷愛《富春山居圖》,比之他的前輩有過之而無不及。他謹守家訓,特地在郊外別墅“楓隱園”內築“富春軒”,專門珍藏《富春山居圖》。並請他的好朋友、畫家鄒之麟為富春軒題寫匾額。自己還作了長句題識,表明他珍藏數十年中,喜愛之情已到了朝夕不離、茶飯不思的境地。明清易代,歲月動盪。吳問卿顛沛流離逃避戰亂,卻始終把這幅圖畫帶在身邊,歎曰:“直性命殉之矣。”但他在戰亂中並未喪命,卻於清順治七年(1650)自己病篤之際,竟然將此畫火焚作為殉葬品。
OFF
吳問卿的侄子幸好及時搶救此畫成功。被火吻過的珍品畫作得以留傳至今……。
茨威格的那篇:《看不見的典藏。》故事裏的盲者老人與吳問卿愛【富春山居圖】成癡的故事情節……………………。
讓我想起
那位戰亂時代¥¥離鄉遊子¥¥愛石如癡的【慘境】。
滿懷舊時情,拋不開舊仇新恨……睹物思人思情直到終老…。
台語發音~秀情!
這種人,過氣的人?舊時代的人…………。總讓人覺得很同情。
他們一直活在過去裏,走不出來。
腦筋硬得比石頭還要硬!
難怪要愛石如癡。與古作伴!
擺脫不了過去。停住了。
要他們這些人融入新時代,對這些人而言又好像很殘忍。
顛沛流離的歲月~如夢之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