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3年4月8日 星期一

複調小說?怎麼解碼?


複調小說?怎麼解碼?

寫窮人故事,你第一個會想起誰?

寫得很道地入味!

杜斯妥也夫斯基在1845

寫出

他的處女作《窮人》

《窮人》連載於期刊《當代人》上,廣獲好評。

雜誌主編 尼卡索夫

在讀完小說後

興奮地衝進

俄羅斯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的辦公室,

大叫:

「又一個果戈里出現了!」。

別林斯基和他的追隨者看後都有一樣的感覺

《窮人》的單行本在一年後正式出版,杜斯妥也夫斯基

也在24歲時成為了文學界的名人。

有時,看一部小說。當代人的評品功力未到家!

是解不出作者他到底真正想告訴讀者的是甚麼東東?

他寫了甚麼?讀者到底能讀懂

作品所要闡述事件、價值、觀點、立場、嘲弄、批判…等等

的百分之幾?

巴赫金
ЪахтингМихаил МихаЙлович
1895—1975
俄羅斯著名文藝學家、文藝理論家、

世界知名的符號學家,

蘇聯結構主義符號學的代表人物之一,

其理論

文藝學民俗學人類學心理學都有巨大影響。

巴赫金認為,

語言是一種物質仲介,是人們在社會中

相互影響的手段。

誰說的?

對誰說的?

巴赫金將

文學作品中的敘述語言分解為

不同類型的對話,其中多數都包含兩個或者更多聲音。

文學作品的語言

必然要破壞穩定、權威和習慣它們的社會意義。

聯繫作品產生的時代來考察作品

及其所違反的文學言談規範

有助於解釋語言的社會意義

文學

就是一種語言的實踐

巴赫金的《杜斯妥也夫斯基詩學諸問題》

是杜斯妥也夫斯基創作研究中新階段的標誌

書中許多思想都已成為

科學慣用語。作者在此書中應用複調理論

研究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

認為他的作品中有多種聲音存在,

而且這些聲音都不受作者的權威性的控制。

作品中人物的講話處在與作者講話的聯繫中,

因此他們便從各自的對方那裡

並從他們的作者那裡

獲得了自由。

巴赫金認為,

意識形態是由語言構成的

是社會中人與人相互作用的物質體現。


意識形態都是一種符號

是現實的一個物質部分

這樣一來,

物質基礎(物質)與上層建築(意識)之間,

就由

統一的物質的鏈條聯結起來了。

其次,與俄國形式主義不同,

巴赫金

認為文學的特殊性在於它是一種特殊的意識形態

它同時又是其它意識形態的一種反映

文學也反映現實,

但它的反映是一種有間隔的、有兩個級次的反映。

杜斯妥也夫斯基因為

巴赫金用複調小說理論來解出杜氏的作品。

後人研究經典之作,套入說的合情合理的象徵意義,

給出一種解碼術般的可能路線思考。讀出意義!

對讀者在閱讀上,去讀懂杜式作品,產生另一層的

新的解讀上的【新意義】。

想起紅學研究。

曹氏【紅樓夢】隱喻暗諷,有好幾層【影射】

藏在平淡世俗的情節中,當有人解碼出來時,

此書曾被禁!列為禁書!

可能對當代執政者構成威脅。

那麼【紅樓夢】所引發的爭議。

作品存亡?禁書?解禁?

都與時代政治環境敏感氛圍息息相關。

小說寫得曖昧…讓人看不懂,

批判性的解讀就留給讀者去想像。

玩弄文字者得小心點,免得惹禍上身。

杜氏說他是從《果戈里的外套》出來的。

看來

果戈里的批判魔幻寫實。

他的作品之文學藝術價值,之所以能練就一代宗師技法。

是拜

上頭箝制具有思想者之發聲所賜!

上頭

對知識份子的  思想  控管  制約  愈嚴謹,

文學創作的藝術技巧為了要躲過【文字獄】

就要推陳出新。

絞盡腦汁去創作,

將嘲弄自我寫成

上層之作。

用複調性、用好幾層類似煙霧彈手法

去包裹【真相】的技術,

讓讀者


要用解碼術才能解出【真意】。

說到底!

外行人看熱鬧      內行人看門道

要讀懂在高壓統治下的作品

也必須要具備一套    有如

巴赫金的解碼功力,

方能讀懂一些些

到底作者在寫甚麼東東呀?


太多層…。

當一人讀不懂       可以藉由眾人之力解碼看看

所以讀書會的功能

看來

也算是解碼的管道之一…。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