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7年9月9日 星期六

父,「喪子」之痛&鴨子


父,「喪子」之痛&鴨子

屠格涅夫「父與子」與

 
威爾第那齣歌劇「福斯卡利父子」,

想一想,這兩則故事的同質性在哪兒?

 威爾第歌劇「福斯卡利父子」,

刻畫的故事

此乃歷史上真人真事。改編自

英國詩人拜倫的同名戲劇

描寫威尼斯總督父子

因遭奸人陷害而敗亡的史實,至今

這兩個恩怨家族的後代仍在威尼斯。

 
在「喪子之痛」主題上,

 關乎【政治問題】所引發的

 
人性本質之探討....

 感覺這兩部的描述都超寫實的。

屠格涅夫的「父與子」小說

 

 拜倫、威爾第藝術創作的這部

「福斯卡利父子」寫實故事,

法律之前,貴族與庶民犯罪,

懲處判刑一律平等。

威尼斯總督的兒子

因為寫信給敵國大公,

其實他純粹只是因為「思故鄉」而已,

卻被威尼斯「十人議會」判處「叛國罪」

與殺害議長等罪名起訴。

可嘆啊!

是威尼斯總督

親自判處兒子「流放」的,


總督拿到真兇書信,

兇手坦言是他殺死議長的罪行時,

這位

可憐的老父親 ,身份尊貴,

權高位重又如何?

為時已晚!

總督老爸雖悔恨,也救不了自己的兒子。

媳婦(寡婦)阿琳娜來告訴公公,

他的兒子在被流放的當日

就已暴斃。總督老爹還被奸人逼迫退位,

那象徵權力的「指環~戒指」與頭頂「冠帽」

被復仇者(陰謀家)硬生生給傾脫下來。

 倫理 道德?歌頌~正義、廉潔、清白.....

多麼諷刺的一齣親情相殘悲劇。

屠格涅夫「父與子」小說裡

巴紮羅夫的老媽叫「阿琳娜」,此名跟

威爾第歌劇「福斯卡利父子」裡

被判處「叛國罪」的

兒子之妻「同名」(發音雷同)。

看來,如果屠格涅夫

曾讀

此拜倫「福斯卡利父子」的作品,

看過威爾第歌劇「福斯卡利父子」

肯定會在「父與子」作品裡

留下伏筆意有所指!

我喜歡,找幾個問題來自己想一想,

為何屠格涅夫「父與子」小說中,

當阿爾卡季拿著

自己母親與安娜母親的往來書信

去找安娜時,

巴紮羅夫要送給阿爾卡季的稱號,

不再是「小雞」,

而是「寒鴉」?

屠格涅夫用「鴨子」來比喻

巴紮羅夫眼中的「阿爾卡季」,此暗喻?

你的釋讀

我直覺  想到

宋蘇軾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ㄧ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馬致遠  元曲

天淨沙  秋思  此小令 是一首著名散曲作品。

枯藤 老樹 昏鴉

小橋 流水 人家

古道  西風  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的不得志,

以景托情      寓情于景

此情此景   交融成  一種淒涼悲苦的意境....

關於「鴨子」一詞,我想現代人

馬上就會想到風行全球的「黃色小鴨」,

荷蘭概念藝術師  弗洛倫泰因.霍夫曼曾說

他的「黃色小鴨」創作靈感,


他曾經從來自一位荷蘭畫家的「風景畫」裡  

看到一隻鴨子,當時2001年,

橡皮鴨」在他的頭腦中

僅是一個概念,經過五年才最終誕生

看過霍夫曼「黃色小鴨」的

人們最愛說的一句話是:

「看了黃色小鴨好療癒哦!」


話說

河洛閩南人有句俗諺:

七月半鴨仔,不知死活

此諺語正是指這個月的「鬼月」,七月半

就是指七月十五日的「中元節」

通常牲畜從年初養到七月

家家正預備要宰雞宰鴨來祭祀

但是那些鴨子仍不知死期將至

走起路來仍搖搖擺擺ㄧ副悠哉悠哉樣

當人們餵食牠們時,這些鴨子只顧著互相搶食

這句諺語常被用來警告、責罵

那些身處險境

隨時有災難來到的人

竟然懵懂無知不知死活





,屠格涅夫「父與子」小說中作者藉由

巴紮羅夫之口

說出的「鴨子」,到底能深度到哪兒?


想一想!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