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7年9月20日 星期三

討論「父與子」的細節

討論「父與子」的細節。

1953-1956年這場克里米亞戰爭

對決雙方是俄國與

(土耳其、英、薩丁王國 結盟)

此戰役是俄國人對抗歐洲的重要精神象徵

俄國尼古拉一世於戰爭結束前夕過世

1955年亞歷山大二世繼位

此戰又被稱為「第九次俄土戰爭」,最終俄方求和

1956年簽訂「巴黎和約」作為結束

海涅就是在這一年「1956年」逝世的

閱讀「父與子」時,如果

將屠格涅夫寫作「父與子」小說的

前後大時代社會背景補充進來,會看見更多

作者的寫作動機,與文化底蘊、社會發展脈絡等等

「父與子」小說一開頭寫的時間點是1959年

只要有戰爭,即便是戰後,發生戰亂之地與國家

仍要繼續凶個四年以上,此時期算是戰爭參與國

恢復戰後元氣的修復期

「父與子」小說裡的感情線之討論很精彩

一場決鬥雙方,有過軍事訓練背景

且說他五年不用槍的帕維爾,卻敗給

從未使用過槍枝的巴紮羅夫

作者對於這場決鬥的設計

似乎要道出

潛藏於冰山底層的「反省」

情節鋪陳正好

對應出


也凸顯出「克里米亞戰爭」此戰役,隱喻

俄國老式打法

輸給

外國人現代化戰爭打法

人家用的是電報傳輸訊息、用火車運送補給

你是農奴成軍的人多,又有什麼用?

人多,已不是優勢

只能回憶過去的帝國輝煌

徒具形式沒有內容

應該是先有內容,而方有形式

巴札羅夫說他「愛的形式」全分離了

因為得不到安娜的愛

巴札羅夫說他生命已經失去全部意義

當一個人,他一心想求死,那必然就會死

當一個人,他想求生

求生意志往往可以戰勝ㄧ切病魔

只是巴札羅夫在病危死後,對神父臨終禱告

他半死不活的驚恐張開眼睛這一段

跟普希金在「黑桃皇后」裡

那位老太婆黑桃皇后ㄧ樣,也是有一段

在德裔俄國軍人-男主角這位賭徒

在瞻仰她的遺容時黑桃皇后那麼ㄧ眨眼

死者回魂】嚇昏了這位加害者

「父與子」小說裡巴札羅夫在死後

還張開那樣ㄧ眼的驚恐,雖未嚇著誰?

但是這一段的書寫,正好連貫到

最末章節

歡樂喜宴卡佳要阿爾卡季一起乾杯~小聲說

為了紀念「巴札羅夫」....

激進份子的精神不死

有人提出鄭南榕為言論自由而自焚事件

結論

通常激進份子,這樣的「先驅者」

他走的命數是「壯志未酬身先死」

而此影響力造福的對象

通常都是那些後面的追隨者

卡佳與巴紮羅夫在「父與子」的書裡

作者沒讓他們彼此有什麼互動

但是當大家似乎在避談此爭議人物時

會懷念爭議者的人,往往是那個默默的觀察者


往往「影響力」!那感染力!

總在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悄然發生了

就像

去摩洛哥旅遊者,拿出

她去杜拜過境時所買的那盒「椰棗」

請大家品嚐時

我想起了

那部1942年[北非諜影](Casablanca)電影裡

那首很好聽的歌曲「任時光流逝」

...........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