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5年11月30日 星期一

試試先別看【導讀】

試試先別看【導讀】


一本書的文學藝術欣賞,

讀者如果先別急著看導讀篇

也許,會有更多的新發現

也就是

讀者不用帶著別人的眼鏡去看書

當然也就不會被別人的角度帶著走


盲目跟從



【窄化】自己的思想深度,更是壓縮

自己



可以天馬行空之奇特想法

別人讀到甚麼?對你而言都是其次問題

看見什麼?是自我投射

你幹嘛要去照

鏡子裡全是別人影像的鏡子呢


重要的是,自己讀到甚麼

真正從中看見什麼

有何新發現

那才是

最重要的自我發現與自我認識


只用八分之一的表層文字

就能表達作家想交代的東西

端視作家的功力深淺

讀者

能挖掘出多少

八分之七的冰山底層

到底藏有哪些暗礁


海明威用這樣的書寫方式來寫小說

他雖只是露出一小部分的文字

不過卻讓人

想去  解讀 它  

試著  推理 它   

願意為它動動腦 。 

故事本身的  故事性格



會挑起讀者的感性





活潑亂跳地

誘使讀者

不自主地

就一股腦兒「潛進水底」

將那

看似簡單文字鋪陳卻充滿深奧哲理


的八分之七

讓人想去挖!挖一窺究竟。  


文學藝術欣賞

例一

海明威在「不敗之人」此篇

有這段情節

兩位酒館侍者

他們身材是一高一低    

 給人【人生事業在高峰之後,

漸而呈現遞減現象

至高至極位置

必然

會走向低潮期】的自然循環 

那波動幅度的高高低低之自然律動

有如一道道人生功課的體悟 


祖立托長槍手與鬥牛士曼威爾

兩人同樣都有

飲下

侍者將酒倒滿



溢出在小蝶子上的

白蘭地


是啊!表演事業的終曲,已到頂了

他們為何還要繼續喝下那剩餘的酒滴

滿出來了。人啊!要知所進退

祖立托與曼威爾

雖然兩人都是喝下小碟子裡的白蘭地,


對於【滿】與剩餘】的看待

人生觀是絕然不同的


祖立托量力而為,不找死

還挺身而出去成就他人所願

曼威爾有一股不要命的拼搏勁

曼威爾總是一直堅持著鬥牛士精神

鬥牛士就應該死於鬥牛場

才是死得光榮死得其所

曼威爾的勇氣與堅持精神

才堪稱為一位真正的鬥牛士

雖是小碟小菜的表演,很次級條件的待遇

曼威爾更是滿身掛彩

曼威爾是很卑微的給自己最後一次機會

當曼威爾刺死公牛的那一刻

給人覺得

曼威爾像似刺死自己一般

自己有如殺了自己

那是曼威爾的自我超越

那是曼威爾自我提升


尼采說:「懂得為何而活的人

幾乎任何痛苦他都能面對、超越。」

換句話說

「知道為何?你就能忍受為何?」

「參透為何?才可以應付任何。」

文學藝術欣賞

例二

海明威在「異鄉」此篇


有人分享

說起

這篇聯合報【文學相對論】

羅智成VS. 胡晴舫(五之五)離地與落地

這則文章的~疏離~

她說此篇對談

正好

可以與海明威的這篇「異鄉」那種~疏離~

相呼應之。

摘錄

ON

聯合報文章

【文學相對論】

羅智成VS. 胡晴舫(五之五)離地與落地

羅智成疏離,也是一種主動的自我邊緣化。

疏離是「不認同」的下意識表達

變成「出席的缺席者」


因為身處文化差異的現場,

而更加清楚自己,更能了解別人,

你將注射更多異質元素於體內,

而擁有更靈活豐盛的心智。

                   OFF 

海明威這篇「異鄉」故事裡




少校

他的手指

因為戰爭受傷竟然萎縮成嬰兒手

海明威雖是積極參與戰爭

當起戰地記者   報導戰爭

不過他卻也從戰爭中

海明威看見戰爭的本質之殘酷無情

少校因為戰爭隨時有喪命之可能,

所以他不敢與愛人結婚,怕辜負女孩家

直到他受傷拿到退伍令

才結婚

他的妻子卻在婚後沒多久

就因感染肺炎而喪命

痛失愛妻的少校,雙眼空洞

即便他有準時來做物理治療復健

他很機械式老望著窗外

海明威的反戰思潮

就在描述少校的嬰兒字眼裡

就在下一代失落

就在少校他的空洞的眼神裡

就在咖啡館內 女孩的愛國

反諷詞裡

就在第一人稱作者之勳章的疏離感裡

心思就寄語窗外

【異鄉 】 文本



嬰兒手有迷惘的下一代之隱喻

那空洞的眼神最是叫人心碎


沒有戰爭前,你在做什麼?

窗外!好盼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