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5年11月1日 星期日

「船歌」好浪


這齣2002版出品的

奧芬巴哈:歌劇【霍夫曼的故事】是由加拿大籍導演

羅伯特.卡森執導,

指揮家羅培茲─柯布斯與巴黎國立歌劇院管絃樂團的

完美合作之作品。 

每次

聽到這首「威尼斯船歌」(Belle nuit, o nuit d amour)

浪漫夢幻般的旋律,真是叫人醉心。

2002版奧芬巴哈:歌劇【霍夫曼的故事】

此舞台設計很有簡約風。

在「船歌」歌曲樂音下, 

所搭配的舞台佈景設計是很簡單卻很富創意新穎。

那象徵「海水的波浪感」


藉由

歌劇院內的座位來加以編織創意的。


每一排的座位

都代表著一道大波浪潮,讓相間隔的每一排座位

各自朝著左右相左的方向緩慢晃動,

營造整個舞台效果

給人「後浪推前浪」的必然「自然律動」!

記得

那齣

伍迪.艾倫( Woody Allen)於2012年的作品

《愛上羅馬(To Rome With Love)電影

裡,

諧星貝尼尼(Roberto Benini)客串演出

一位「一夕暴紅」的白領上班族。

平常,

貝尼尼他只能在

辨公室茶水間內打打屁,窮磕牙,

不料

他在一覺醒來,

自家門口竟然

已被大量媒體所包圍,對他爭相採訪拍照。


貝尼尼不習慣這樣被報導....。

他質問別人也質疑自己。

為什麼找我?你們是不是搞錯了?」

他何以一夕暴紅?

電視台為何要關心他早餐吃了什麼樣的吐司

狗仔隊記者們

為何要打探他穿什麼樣子的內褲?

那些完全不登大雅之堂的瑣碎八卦

為何媒體要這樣來報導他?

伍迪·艾倫導演這樣的拍攝手法

確實反諷力道是頗犀利的。

難道「觀眾有知的權力」就可以如此

侵犯別人的隱私?

如果說媒體是整個時代、

整個社會、整個媒體生態

自甘墮落的亂源

那麼觀看者

是否也要自我檢討一下

自己的媒體素養?

一旦被消費被報導的「名人」他們的

名人魅力排行榜指數下降,

甚至乏人問津時,

曾經風光的名人,他們要

如何自處與自我調適呢?

話說

影片中的

諧星貝尼尼

在當起「孤獨的質數」之後,

伍迪.艾倫導演讓他

當街阻攔車子的通行


當眾脫褲的行徑,

只因為

諧星貝尼尼

他要爭取別人的關注眼神更是肯求

人家仍能繼續訪問他....。

那反應「過氣名人」的落寞心情,

給人既搞笑又沈重感。


「人性」裡最愛現之痛病

那些過氣的名人,如果能在自己的「質數」內

領悟到

或許

自己也曾

化約為一個「質數」數字

在除以「四」餘「ㄧ」時,


逕自想起

如果那兩個數的平方相加的

總數「和」

就是自己這個「質數」的數字時,


似乎我這個沒有因子的「質數」


似乎我這個「質數」的人生演繹

也曾有那「成雙成對」的溫馨時分的過往啊!



曾經有過甜蜜的雙人組再失去的當下....

是啊!

過氣的名人

終有一天是要變成一個「孤獨的質數」的!

那是很必然的


「後浪推前浪,新人換舊人」。


船歌好浪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