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參觀楊三郎美術館

參觀楊三郎美術館

麗莎導覽員解說畫作之餘,

也談到楊三郎軼事。

◎台灣畫家李梅樹(住 三峽)常去找

楊三郎(住 永和)一起寫生。

李梅樹會自己帶棉被去住楊三郎家。

楊太太對李梅樹說,「難道我們家

沒有棉被給你蓋嗎?」

李梅樹逗趣說,因為他的棉被有愛妻的味道

隨身帶著好入眠。

◎楊三郎賣給國泰銀行的那幅「龍洞」畫作,

買方問他說,「你怎麼在畫作前方

要畫那兩顆【大石頭】,不多畫點海水?」

楊三郎很有銷售頭腦回答說,那是大水的入口,

「收攏」之意!代表財源滾滾「進」。

◎楊三郎往生後,他的家人

從他的抽屜找出一幅被捲起

秘密私藏的「中東舞孃」畫作,楊三郎的妻子

許玉燕還很吃味呢!保守年代,跳肚皮舞,

半遮隱的清涼魅惑畫作,藏得可真是充滿問號呢!

哈哈!



◎那幅楊三郎因228事件躲到

台南親戚家「避風頭」的【古厝】畫作,

上方抹上「深藍」天空,

古厝門前

明亮光線照射,側頭男子「怕見光」的憂鬱,

畫出「藏不住」的不安返照。

◎欣賞楊三郎一些晚期作品,

我問,「楊三郎那些晚年

最後遺作,

他為何選擇去德國符騰堡此地作畫?

有無特別意義?」

導覽員說,可能他想去德國走走看看而已。

我想,

文明文化的大量傳播始於德國符騰堡的印刷術。

手抄一本聖經需耗時幾年。而印刷聖經,刷刷刷!

一個月可生產二千本呢!

傳播力的威力可見一斑。

楊三郎是否也希望在他往生之後,

他的畫作仍能流傳千古....。就不得而知了。

我們在他生前的工作室,假裝~在畫油畫的姿勢。

度過愉悅的一日遊。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