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8年3月18日 星期日

討論我的名字叫紅37-39章

閱讀媒材:
奧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紅」37-39章節

~補充資料~

丁托列托-威尼斯畫派著名畫家「天堂」壁畫










是畫在威尼斯宮殿的大廳裡,

和米開朗基羅的《末日審判》一起,




















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壁畫。

七重天,源自西方傳說中的善良之地

第七重天是其中的至善之地。

關於「地獄」

《神曲》對於地獄的描寫

源於中古基督神學、古希臘神話,

以及但丁的想像。地獄的大門上刻著名的詞句:

「來者啊!快將一切希望揚棄!

Abandon all hope, ye who enter here.

穿過大門,便可聽見無數罪人受難的哀號慘叫。

在冥河(Acheron)邊擠滿了騎牆派的亡靈,

他們因為生前立場不堅只為自身利益著想,

因此無法進入天堂,卻也不屬於地獄。

其餘的亡靈,則統一搭乘由船夫卡隆(Charon

源自希臘神話)

掌舵的渡船,過河正式進入地獄。

地獄呈漏斗形,上寬下窄,中心在耶路撒冷

地獄以罪惡類型分為九層,

越下層的靈魂罪孽越深重,

以其罪行專屬的方式受刑罰:

1. 靈薄獄(Limbo:安置未曾接觸福音,
以及未受洗禮洗成為基督徒的好人。
包含耶穌基督誕生前的諸多希臘羅馬哲人、明君,
以及未受洗禮而夭折的嬰兒靈魂。
電影《全面啟動》中,最深層的夢境即以此為名。
2. 色慾(Lust:好色之徒、為情慾蒙蔽理智者。
埃及豔后、特洛伊海倫王妃與帕里斯王子、
阿基里斯、圓桌武士崔斯坦等人皆在此受苦。
3. 暴食(Gluttony:縱容於美食誘惑者。
4. 貪婪(Greed:吝嗇的守財奴及
揮金如土的暴發戶。
5. 憤怒(Wrath:易怒、因火爆脾氣盲目者。
6. 異端(Heresy:異教徒及哲學思想
與基督教牴觸者,如主張靈魂隨肉體消滅的
希臘哲學家伊比鳩魯(Epicurus)及其隨眾。
7. 暴力(Violence:殺人者、擄掠者、自殺者、
放高利貸者等。
8. 欺詐(Fraud:神棍、盜賊、占卜者、
貪官污吏等。
9. 背叛(Treachery:背叛親屬、恩人、
客人、國家者。

※波提切利根據《神曲》所繪之「地獄圖」,
















在電影《地獄》中為重要的解密線索

而中國民間傳說則是「十八層地獄」

◎「伊凡.伊里奇之死」:
托爾斯泰中篇小說「伊凡.伊里奇之死」
是他58歲時完成的傑作。
本書描寫敦厚平凡的法官官吏伊凡.伊里奇
罹患絕症後一步一步邁向死亡的心理過程。
作者以白描的寫實手法,刻畫死亡猙獰、
冷酷的陰影,其逼真、細膩已達到出神入化、
爐火純青之境,被公認為
死亡文學中的顛峰之作
托翁作品不但帶給我們感動,
也引導每一個人去思考人生的真諦、生命意義的內蘊。


散點透視,是中國畫中的
一種透視方法。
中國傳統繪畫歷史中,
北宋畫家郭熙在其著名論著《林泉高致》中
提出「高遠、平遠、深遠」三遠法。
區別於西方繪畫中的焦點透視法。
其透視規則同樣遵從近大遠小,
但是與

西方繪畫不同的是,
西方繪畫注重畫面中的一個觀察角度的空間縱深,
通常只有一個消失點,

而中國畫中的空間縱深處理
往往具有多個消失點,
同時也自然具有多個觀察角度。

郭熙有名的「山的三遠」論,
是出自《林泉高致集》的「山水訓」
「山有三遠、自山下而仰山顛、謂之高遠
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
自近山而至遠山、謂之平遠
 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
平遠之色有明有晦。 

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意重疊、

平遠之意冲融而縹緲。

其人物之在三遠也、高遠者明瞭、

深遠者細碎、平遠者冲澹。

明了者不短、細碎者不長、冲澹者不大。

此三遠也。」

范寬〈谿山行旅圖〉中,

山的地位遠遠超過人物,

它顯示了中國傳統的宇宙觀:

大自然生不息,亙古不滅,

人類則如同山中行旅,只是一介短暫停留的過客。

討論文本內容

37  :作者藉由「姨丈」幽靈視角

帶領讀者遊歷死後的宇宙觀...

「姨丈」帶著生前習氣,自我榮耀,自我感覺良好,

希望在「最後審判」時能上天堂。

「姨丈」靈魂  終於  覺知「放下」貪戀生命束衣。

或許「姨丈」被兇手用紅墨水猛k了六次頭,

全身染紅離世,所以死後帶著「紅」一起離世

 才會自感 ,他  恍如成為紅的一部分...

這死後經歷描述 ~ 猶如

托爾斯泰「伊凡伊里奇之死」中篇小說、

但丁「神曲」、丁托列托畫作「天堂」、

波提且利畫作「地獄」。

奧古斯丁「天路歷程」。

電影「與神同行」。

電視劇「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米開朗基羅的「最後的審判」壁畫。

38  :作者刻畫「奧斯曼大師」時,

是用他的通才「繪畫原理」闡述他熟悉中、西 、多點

 單點   透視點差異,

好凸顯「奧斯曼大師」的 專業知識學養豐富。

文本中還帶出「土耳其酷刑」之殘忍。



39  :「以斯帖」這篇,

有兒童版霸凌刑求,

伊斯蘭文化的養成[由小看大]

見微知著。

作者用幾個情節來鋪陳~ 輕鬆帶出

高雅遺孀卡比葉「謹慎」性格。

破案關鍵   往往是「魔鬼藏在細節裡」。

每次「以斯帖」出場時,

作者刻畫卑微小人物的生動,實在讓人折服

讚嘆作者寫作功力的厚實修為

各個人物活脫脫 ~ 道出人性與普世價值 

人物刻劃鮮明  真是活靈活現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