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6年5月1日 星期日

草枕倫敦塔

草枕倫敦塔

用流水當枕來睡,用小石頭漱口磨礪嘴牙。

那是孫楚口誤之後機辯之詞的後話

翻閱夏目漱石這本

作家自稱「草枕」是他的一種

寫作上的創新之舉

沒有情節的情節,小說中的小說

用詩寫成的女主角「主體」不動

畫家男主角在最後說「可以入畫」了

畫家男主角可以將「女主角」入畫了

感知的「美」!

那是「觀看」時的一種新角度

與面對「美」感時的欣賞態度

有人說

夏目漱石

是最陰暗的存在論作家,你可認同?

夏目漱石的「倫敦塔」

試著

理解

夏目漱石



莎士比亞「理查三世」中

莎翁對克拉倫斯公爵於塔中被殺時

用的是正面描寫法;在寫王子被勒死時

用的是側面襯托法,借刺客的話

從側面來反映出表裡的情節


夏目漱石

說他也仿

莎翁的手法來寫「倫敦塔」一文

內的「塔中王子」


畫有兩種:

有一種是烘雲托月的畫法,

一種是直接畫出來的

寫作亦然!

那種感覺

就像 白居易   琵琶行  裡寫得情境。

尋聲暗問彈者誰?琵琶聲停欲語遲

………
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灘。

水泉冷澀弦凝絕,凝結不通聲暫歇。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詩文翻譯

隨著聲音尋找,悄悄地問彈琵琶的是誰?

琵琶聲音停下來,彈奏的人似乎

想說卻又遲疑了。

………

像黃鶯啼叫著,在花底下飛來飛去,

又像嗚咽的泉水在冰下面流轉。

樂聲此時就像冰下泉水那樣滯澀,

弦像要凍斷了似的,聲音阻塞住了,

漸漸停歇下來。

隱藏在心底的哀愁和怨恨油然而生,

這時無聲卻勝過有聲

那幅宋徽宗【聽琴圖】的傳說....

諾衣 、黃裳....

當十七年宰相的貪官-蔡京

【聽琴圖】畫中的樹梢上

題的七言絕句:

吟徵調商灶下桐,鬆間疑有入松風。

仰窺低審含情客,似聽無弦一弄中。」

宋徽宗寫那 瘦金體 - 聽琴圖  三個字

人物神韻,顯現

出神般「無聲勝有聲」的意境

烘雲托月法,原是國畫的一種畫法

指用水墨或較淡的色彩,

點染輪廓外部,使物象鮮明,集中突出,

加強表現效果。


借用於

寫作之中,

指對作品所描寫的主要對象不作正面的刻畫,

而是通過寫周圍的人物和環境

使其鮮明突出的寫作方法。


烘雲托月手法在寫作上也叫襯托


所描繪的物象

與其周圍事物的聯繫,

通過對這些事物的點染、描繪

來烘托物象,

不僅使物象鮮明突出,

有層次感,

而且還可以

「不寫之寫」創造出

一種「韻外之音」

可以激發讀者的藝術想象,

給人

以內涵深邃,回味無窮的感覺。


夏目漱石這篇「倫敦塔」

作者不想讓「實」去破壞「虛」的美感想像

即是如此


真誠「坦言」交代此文章

在創作上的紋理派絡,說他參考

他人之作後


自我創新部分

心囚的沈重

像似「草枕倫敦塔」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