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6年5月19日 星期四

唱雙簧&變調

「對嘴」

唱雙簧&變調

一人在前面表演動作,

另一個人藏在後面或說或唱,緊密配合。

也就是說

這兩人一唱一和在唱雙簧,具有諷刺意味。


「雨中曲」電影裡Gene Kelly


"I'm Singing in the rain"。

可愛愛的 Kelly 終於從幕後走向幕前。

那是1927年

無聲電影走向有聲電影的時代,

當時的觀眾要求
















想聽一聽聲音的「真相」

我在想

威爾第歌劇「奧泰羅」一開場

就是一場「暴風雨」,

似乎在訴說這

人性的陰暗複雜的多面向

是誰的心情一直處於「狂風暴雨」中?

是誰偶而暫歇性也是處於

劇烈惡天氣的躁動之心?


每一位演出者

作曲家會為他們配備各自的主旋律曲調,

當演出者

唱出不屬於他們自己的主旋律曲調

而用起

要與之訴說事件的「他人」曲調時,

創作者如此

將曲調這樣「調包」一下

的讓演出者「變調」,

試想

創作者為何要

用這樣的音樂處理手法?

難道作曲家想表達

那位唱變調者

也想用「同理心」

站在「對方」(即要與之訴說事件的「他人」)

立場說話的意思嗎?

抑或

這也是一種

變異的唱雙簧模式,

只一味模仿別人曲調

而失去自我本色,

沒有發出自己的靈魂之聲呢?

我是誰?我不是我?

電影「君子協定」裡

菲爾記者想揭露「反猶太主義」真相,

他做了幾個星期的化身「猶太人」。

猶太人身份的實感體驗,

連他的兒子也遭受學校同學們的排擠。


孩子很是受傷

這記者他終於寫出猶太人被歧視

被排擠被譏笑的感受

寫出猶太人自我麻痺苦痛心聲

此篇報導文章的刊登

引發美國社會轟動與討論,

影響世人慣性思維而願意徹底做「反省」。

原本是白人基督徒的記者

化身猶太人

另一個身份來「與他人相處」的感受,

菲爾記者

因為角色扮演深入此體驗之後,

說他才能寫出有深度廣度

有血有肉的作品。

這樣暫時不做自己,

而做起別人的實感,

就像在扮演一場「演戲遊戲」。

在虛實交雜中生活頓時失序的煎熬,

看來

造就有靈魂的作品

必須為藝術

而犧牲生活

他們就是在這樣難耐折磨中

毅然走出來的。

偶而「變調」何嘗不是一種新嘗試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