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音符在說話~充滿「巴爾托克」

讀這篇喬伊斯的「賽車之後」,

感覺整篇都是音符在「冰山底層」說話。

很凸顯「巴爾托克」的音樂。



1.普契尼波西米亞人

第二幕畫家馬卻羅的愛人-穆塞塔

要有錢老頭幫她買新鞋的「虛榮」。

2.柴可夫斯基改編「普希金」作品的歌劇

「黑桃皇后」,

  第三幕

   赫爾曼茫然重複鬼魂的語言三、七、Ace....。

    人生就像是一場賭博。

     普希金讓麗莎嫁給有為青年,

     只是讓赫爾曼發瘋而已。

      柴可夫斯基在歌劇裡,

      不但讓麗莎投河自盡,

     還讓賭性堅強的赫爾曼的結局更悽慘,

    他不但發瘋,還讓他舉槍對準自己開槍。

      歌劇批判貪慾者給予的命運終結是更強烈

     「悲劇」。用悲劇去淨化人心

3. 小約翰史特勞斯「維也納的氣質」圓舞曲。

      奧國首相為防止民眾搞「革命」

       歡迎作曲家大量創作讓人昏頭轉向的圓舞曲

      大家歡樂來跳華爾滋

      順勢!使

     史特勞斯家族成為第一個「企業化」

      經營音樂事業成功的家族

      「騎士」與「淑女」全員集合

        每晚十點跳到清晨七點

       所以布拉姆斯說:

       「去維也納時,小心別踩到音符!

        喬伊斯在「賽車之後」的文本中用粗字

         標上「停!」與「大家注意聽!」

         也算是

        移植「布拉姆斯」的話語到文本中吧

4. 理查史特勞斯的「玫瑰騎士」。

      有錢人的爆發戶,還更想擁有貴族爵位

     企圖藉由聯姻關係來抬高自身的身價

      往上流社會爬升

....................

也就是說喬伊斯用音樂鋪陳......

讓物慾薰心的貪戀的來個歡樂趴

然後最終由魏樂納說:「天亮了」

魏樂納變成「巴爾托克」的化身

如果賽車時有音樂配樂的話

可以配上「巴爾托克」~「猛烈的快板」

十分粗獷  頑固的低音

巴爾托克曾經為了研究阿拉伯音樂而前往北非

那首鋼琴組曲作品十四的第三樂章

也是受阿拉伯音樂的影響而創作的

巴爾托克將鋼琴當打擊樂器,動力十足

在喬伊斯特別寫他的民族音樂

與他採集鄉間純樸民謠的同時代

比起其他的音樂家來巴爾托克是低調的

巴爾托克是喬伊思的另一個精神寄託

巴爾托克「拱橋形式」音樂結構

所謂音樂上的「黃金比例」.....

也是喬伊思在[賽車之後]

要向「自我挑戰」的里程碑

「天亮了」的結語,饒富餘韻

就像巴爾托克的鋼琴敲打猛烈,喚醒睡夢者!

我想

談到匈牙利音樂家-「巴爾托克」

大概我們最記得的是

那部由童話「藍鬍子」所改編的輕歌劇

「獨幕劇藍鬍子公爵的城堡」

如果此劇它不是在講亨利八世,那麼會是指涉誰?

一齣很富哲學思考的歌劇

當然,喬伊斯在寫「賽車之後」時

巴爾托克的「藍鬍子」還沒出世

巴爾托克有原始主義與新民族主義的音樂風格

如果「突出、不協和與粗暴」

是那個時代風暴的縮影

你只能說它很寫實

半音是衝突的也是表達悲傷的悲劇

孤獨!

我在想,喬伊思的父母都非常喜愛「歌劇」

當喬伊思雖離開原鄉

卻一直都只寫「都柏林」此地方

且文本中充滿音符的餘韻

書寫音樂底韻之文字,看來那些音符

也算是一種自我療癒的方式吧!

浮上字面的音樂性就像是跟父母一起在聽它

讓異鄉孤寂歲月有音樂來找他作伴

寂寞不孤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