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佗寂美學
在討論夏目漱石的「文鳥」一篇時,細心閱讀的好友們
竟在文本中
細數著
夏目漱石到底在文本寫出幾次「寂寞」二字?
有人說是五次!
寫一次跟寫五次,讀者接收到他「寂寞」的訊息,
會因此而更加深「多寂寞」的意涵嗎?
那是一個民族文化面的探究議題。
來說說
日本佗寂美學吧!
labi-sani 這詞
是一種對人生稍縱即逝的沈思,
接受生命中無法避免的本質,
生老病死
花開花謝
wabi-sani 這詞的美學觀 是時間的凝視。
「佗び」(wabi)本意是指
「清貧、幽寂、閒靜、簡樸」的生活方式。
「寂び」(sani)的意思
是指「古雅、綠鏽、殘缺、有瑕疵、時間留下的痕跡」。
在日本的室町時代,
「佗」、「寂」兩個漢字
後來合併成
「佗寂」(wabi - sani ),用來形容日本素樸美學的精神。
在「改變藝術的100觀念」一書中
p.176
有論及「少即是多」此ㄧ概念美學。
「文本」大字
寫著
「歷史上不斷有人提出
【最少的技法】來創造藝術,
但在實踐上,
這從來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不論是日本的「佗寂」美學
或所謂的
低限主義(Minimalism)雕刻,
想要為空無、缺席
或限制賦予重要意義,
對藝術家而言都是一大挑戰。」
寂(Sabi)適用於獨立個體和一般環境,
而佗(Wabi)與生活上的貧窮、不充足
與不完美密切相關。
寂較為客觀,
而佗具有主觀個體性。 — 鈴木大拙
日本人的世界觀
偏向自然,強調簡樸的美感
及
與大自然的和諧。
佗寂
就是這樣的一種日本美學,
鈴木大拙
將它的三個特點:
佗
佗的真正意思
是「貧窮」,
或消極的「遠離名利」。
安於物質上的貧窮,獨立於世俗的價值取向
(財富、權利和聲望),
而追求精神上
超越
時代和社會地位的至高境界。
寂
寂包含了謙卑,和懷舊的缺憾美。
由於具備晦澀的特質,
寂成為
諸多藝術品的靈感來源。
而寂的特質
被認為源自禪道。
茶道用的茶具大多變現
出寂的特徵。
日本建築師黑川紀章(1934-2007)
將佗寂描述為「絢爛至極、歸於簡 樸」,
就像一位身披戎裝而神采奕奕的老人。
佗寂的三個特點
就是:非常、非圓滿、 非完成 。
我想著「少即是多」的哲學意涵....。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