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爾斯·狄更斯(1812年-1870年)
1843年他出版了
引起極大反響的小說【小氣財神】
此書原名是A Christmas Carol聖誕頌歌。
與狄更斯同時代的英國詩人
與幽默大師
托馬斯·胡德(Thomas Hood)說:
「如果說
聖誕節
那古老溫馨好客的傳統
及它所建立社會慈善的風尚
正面臨傾頹的危機,
那麼
能夠作為中流砥柱
力挽此一狂瀾者,
也就是本書了。」
穿越陰陽阻隔,
鬼魂馬里
特來向老友-史古基示警。
在精靈&未來死神的引導下,
有錢卻很吝嗇的史古基
他悔悟
以往的生活方式,
立下決心痛改前非要徹底改變自己:
「從今以後,他要熱心助人,
還要深刻體會聖誕感恩與助人的真諦。」
從「小氣財神」到「野草莓」
是有著很相應的既定模式呢!
是回顧一個人過往的生命。
是很夏目漱石的「玻璃門內」&「夢十夜」啊!
懺悔錄!
話說【野草莓】(Smultronstället),
1957年瑞典黑白電影。
導演和編劇都是英格瑪·伯格曼。
此片把探討心靈救贖的面向
放在:
與子疏離的父親、
愛與冷漠的親情、死亡與解脫、自責與寬容等。
片中醫學老教授-伊薩克
此角色
等同
狄更生筆下的
小氣財神-史古基老人
他們都在做「自我反省」,
都是透過做夢方式與自己的潛意識在做「對話」。
這部1957年【野草莓】片中的
伊薩克醫學老教授
是在78歲時
返回母校獲頒「榮譽學位」的。
這一部份的情節,
在現實生活中
出生於1918年的導演柏格曼
他真的
是在1975年夏天
也就是他57歲時,
獲得
斯德哥爾摩大學的榮譽博士學位。
看來有先見之明的柏格曼
已經對自己有做自我暗示了。
很有畢馬龍效應(期待效應)喔!
「野草莓」ㄧ片中
在夢境裡的伊薩克
目睹自己的妻子出軌畫面,
伊薩克聽到
他妻子對他的控訴
說
他太冷漠對她,她的出軌是因為
伊薩克的冷漠對待所造成的。
話說柏格曼自己的母親,
也有紅杏出牆不良紀錄,
柏格曼的父親是位牧師,
而柏格曼的母親性情太過浪漫,
所以
柏格曼是在
父母感情不睦之下
長大的,
家庭失和之下
長大的小孩,造成柏格曼有叛逆性格。
有四次以上婚姻的伯格曼,
跟挪威大明星麗芙·烏曼的戀情
被拍成紀錄片式的「柏格曼的繆思女神」電影。
「與女人相處相愛」這部分的學習,
透過「野草莓」一片,我們可以看到
伊薩克在片中與母親的相處關係,
間接讓人聯想到的是
柏格曼對「母愛」這種愛的學習適應力
的一種努力。
當一個人只是沈浸於自我中心的自私,
自以為是時,
往往最容易忽略別人的感受,
他是無法以同理心寬容他人所為的。
生命中
之所以會發生這樣、那樣的
難以化解的事件,
必有你要學習的生命功課。
你怎能說它沒有意義呢!
負面教材也是一種學習。
堆肥的味道不好聞,卻是滋養日後開花結果
不可少的基底滋養呢!
那是負能量轉換為正能量的生命學習。
具有深層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