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5年4月15日 星期三

道出「心理狀態」

道出「心理狀態」

通常一般年輕女性讀「傲慢與偏見」小說

只會看見「伊莉莎白」與「珍」的愛情。

一旦這位讀者身為人母之後

尤其是家中有待嫁女兒者

她們再看一次「傲慢與偏見」電影小說時

通常 Mrs. Bennet  這個角色

她們才會只有看見

她的心思打量,審視自己

是否

Mrs. Bennet 性格上的缺陷?

正當妳是這樣的中年年紀

在賞析同一齣戲,不同階段的看

自然關注的焦點人物會不一樣

不管演出什麼劇情

觀眾很容易找出與劇中人物年齡相當者

做ㄧ對比

想想!

自己跟Mrs. Bennet 相似度有幾分


Mrs. Bennet 是否

道出

中年婦女的「心理狀態」?做媽媽的人。

作家

當他們在刻畫戲裡的每一位人物時

如果說出普羅大眾的心聲,符合真實的人性

幾乎小說裡的每一位出場者作家的筆

都能寫出

每一位劇中人有如主角般的「地位」

讀者通常會對號入座



那個

劇中人的處境

很像自己當下狀況的

看作是「主角」般......就只是看見他她



其他角色可能全部會被這位讀者忽略掉

而變成是次要的

,只關心跟自己有相關係的人事物

其餘,看不見也聽不見

這樣的現象?

說明著什麼意義

想像著......

創作者與閱讀者的雙方依存關係

創作者為何要這樣寫他她

閱讀者為何常常只看見小說裡的局部內容

是各取所需的自然現象

所謂偏離主題的思考

主題是誰訂下的規則

不是主題的主題,是不是主題

疏離   偏執   虛無     的全部集中營

因為全部都偏了。正好「物與類聚」

所以

主題    偏題     咬舌根來著

鳩佔鵲巢?反客為主

讀者如果偏執地坐井窺天

創作者也只能感嘆「知音」難尋

超越時空跨世紀的尋覓

作古靈魂,偶然在哪日

被哪位「在世者」給「得見」!

作古靈魂的創作餘韻,好像露出點「尾巴」

有人開始說它,那麼也就

堪慰那些創作者的在天之靈

他們的筆,曾經

道出人類某一時期

的「心理狀態」

小人物,媽媽咪呀活過擔憂受怕的驚嚇

在小說裡活靈活現告訴你這位讀者

小配角的主角生命,活過一回

被讀者你給看見,總算小人物,媽媽咪呀

不「孤單」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