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討論莫言「掛像」小說

討論莫言「掛像」小說

◎對於莫言「掛像」標題

想到魯迅曾翻譯一篇感人的「掛幅」

作者:夏目漱石
譯者:魯迅

◎1915年馬列維奇展出了一幅名為

《白底上的黑色方塊》

他把這幅作品掛在了

展室兩面

牆壁相交的一角

這是舊式俄羅斯家庭掛聖象畫的地方,

這就更寓意了

馬列維奇對俄國傳統挑戰到底的決心。

那時正處在十月革命前夕,

革命家們所提倡的

反傳統思想

必然會影響青年藝術家馬列維奇的創作。


 以上也是莫言「掛像」連結

的「至上主義藝術」之聯想。

◎文本「掛像」中的我,每次說到父親時,

常常是:我父親皮發紅,

而不是單純的稱呼父親,

為什麼作者要一直強調「皮發紅」的名字呢?

掛像裡借助掛像、革命、傳說

來反映民間話語和政治話語之間

的矛盾和衝突,呈現革命的荒謬。

文革時期尤其政治空前的強大,

個人受到壓制,

對於很多事情有口難言,

不合理之處不敢發聲,

於是成為莫言一貫的風格,

用小孩視角的寫作策略,

可以彌補此一缺憾,

作品中的"我"

在直覺、感受上

不理解事物勇敢的發聲⋯。

文中在視角的運用上,

所看到對革命的深刻反思⋯?

在那個瘋狂的極不講理的年代,

哪個家庭敢不掛毛澤東像!

然而

p215 傳說 

掛在家堂軸子的寶像發出了一聲冷笑⋯⋯ 

使皮發紅噗嗵一聲就跪在了地下,

嗑頭

好像雞啄米。為何?見到毛澤東了



◎誰才是牛鬼神蛇?


為什麼要掛家堂軸子呢?


《掛像》故事背景「文革時期」

1966年的第一個春節

撲灰年畫是山東高密的民間古老信仰,

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作者以此傳統的「家堂軸子」開篇,

除盼傳承外其重大意義和作用為何?

革命者皮發紅,

上令下達

執行公社政令,

統一焚毀家堂軸子,

「我」覺得此舉

荒唐心中怦怦亂跳

作者為何要藉「我」的視角

看待父親數典忘祖的背德行為

有著兒子罪惡感與驕傲自豪

雙重矛盾複雜的心情

身為讀者的妳如何理解作者的書寫?

◎莫言用兒童視角默默觀察,人「本尊」都還沒死

怎掛起聖像

文末,作者來段「毛主席質問皮發紅」作結語

反諷得真逗趣!

◎文本裡「張萬氏」此角色真悲劇

她有兩個國民黨兒子和兩個解放軍兒子

血緣至親相殘悲劇,被打入黑五類

竟然是沒資格掛聖像!

此文也有讓人想起

肖洛霍夫「靜靜的頓河」裏「紅白軍」對決

竟是父子相殘兄弟相殘之悲劇。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