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20年3月25日 星期三

討論「微物之神」第1章

討論「微物之神」第1章

◎作者書寫的垃圾美學:

微物之神的童年敘事。

作者不管是寫景或是寫人物穿著等等。

色彩在文字敘事裡都有

高更原始「色塊美學」和

蘇丁的「腐屍畫作」的文字圖像在其間。


◎掃描完全書第一遍了!

好複雜、好令人生氣、好憂傷的一個故事! 

難受!

◎印度,

這個國家感覺真是蠻難理解、複雜的

⋯充滿了神秘荒謬的色彩。

◎讀第二遍時

比較不會心急囫圇吞,

有時還會就著文字念一段呢!

◎全書讀完一遍之後回頭再重看,

發現原先晦暗不明的描述

開始明朗清晰了,

也可以仔細品味作者

詩一般的語言,

和隱藏其中的聰慧與幽默了。

◎這本書的作者用了

很特別的寫作手法,

 拼圖式敘事。

我想多半的讀者

都無法在閱讀的第一時間

讀得明白的! 

拼圖式敘事

作者採用非直敘述敘,

像是一幅被打散的拼圖,

每章都能找到連結點,

但直到看到小說尾

才能完整拼湊出事件的始末,

每一章的敘事

就像每一片拼圖被用放大鏡檢視,

可能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細節描寫,

卻可能成為每個連結點,

這種敘事風格

如果是讀慣

直敘鋪陳小說的讀者

可能無法融會貫通,

建議讀過第二遍。

◎文本主述者「瑞海兒」的部分:

瑞海兒童年時觀察力強、想像力亦豐,

可說是個活潑的孩子,

在阿慕過世以後,

沒有得到外祖母家的關心與照顧,

還有艾斯沙也不在身邊,

這是造成瑞海兒成長與改變的重要原因嗎?

或者還有其他

在我們目前讀的這前100頁當中

還未鋪成描述出來的原因?


P18從11歲開始被列入學校的黑名單,

到被開除過三次,

但卻被老師公認為~

第19頁第一二行的描述,

是一種文明的、孤獨的墮落形式,

作者中在括弧中所陳述的老師的這段,

像是老師們

在享受可以對另一個人

隨意下評斷的樂趣,

最後甚至有評論說

因為瑞海兒不知道如何當一個女孩子。

這樣矛盾的連結,

是作者對印度學校的嘲諷或抗議?


◎P6~7在蘇菲默爾喪禮上

為何說這位表姐

讓瑞海兒看兩樣東西

一個是黃色教堂剛剛上漆的高圓頂,

第二樣東西,是那隻蝙蝠寶寶?

而且為何

瑞海而一直說蘇菲莫爾並沒有死,

被自己的喪禮殺死的?

P17

為何一位不算是

很親密的表姐蘇菲默爾,

卻形成如此巨大的影響?

P18~22

瑞海兒在就讀建築學院8年間,

可有可無鬆散的生活方式,

在遇見了賴瑞之後,

又好似是漫不經心地就出嫁,

再到離婚後無頭緒的過日子,

而因為接到



知道艾斯沙回去阿耶門連

因此也迅速地回到印度!

在人的一生中

應該被視為重要的歷程~婚姻,

卻被瑞海兒如此輕忽的對待,

卻在聽聞雙胞胎哥哥的消息,

霎那間果斷地下了決定,

這分理多年的雙胞胎哥哥

為何對瑞海兒有如此重大的影響?

P34最後一段,

雖然請教了雙胞胎專家,

但這位專家的建議

到底是分開還是不要分開,

這是什麼專家呀!

像算命師一樣的,說話模棱兩可,

這樣的請教

只是大人對如何安置雙胞胎,

有所交代的一個形式而已嗎?

在第35頁與第80頁

同樣有提到

一個

長著老人嘴巴的年輕人

這兩段都是在火車上發生的,

第一次

是艾斯沙被送往爸爸那兒的路上;

第二次

是瑞海爾在紐約州

遇到好像在排痰擺攤女乘客時。

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

為什麼是在這兩個場景當中出現呢?


◎第64頁雙胞胎

有早熟的閱讀能力,

但是他們卻一直故意

將文字倒過來讀

這又是什麼樣的一種暗示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