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5年3月23日 星期一

對照的觀看













左邊是林布蘭畫眼盲的「荷馬」,

吟唱詩人口述史詩「伊利亞德」與「奧德賽」

兩部合稱「荷馬史詩」。


右邊是馬奎斯的攝影照片,頭頂上罩著的

是一本「百年孤寂」的書。

約翰.伯格 在「觀看的視界」

這個「未竟之路」單元裡的

「死亡書記」文章中

希望他的討論的關注焦點能聚焦

放在

馬奎斯的「預知死亡紀事」這篇小說

關於馬奎斯的小說藝術與寫作手法

在p.332 約翰.伯格

特別將林布蘭畫的荷馬肖像畫



馬奎斯這張把自己得諾貝爾獎的「百年孤寂」書本

當成「一頂帽子」戴在頭上的照片

有如

被世人肯定   被世界喝采被加冕

套上「榮耀」般....

這兩張圖像約翰.伯格將他們併列在一起


約翰.伯格的文字說明此二張的圖像裡

約翰.伯格是有意

將馬奎斯對世人的影響力與

他的尊榮地位也跟

荷馬被世人所推崇一樣

是否

約翰.伯格這樣擺放圖像

他的心目中已經

給予

馬奎斯跟荷馬一樣的「至高形象」呢?

約翰.伯格在文本中說

「說故事者只需要或只擁有一種才能

那就是可以解讀出

黑筆寫在黑紙上」的那些內容。」


命運?使命
?覺察!說者、被說者

那是一種觀看

你在看「你的看」的被看......

約翰.伯格在文本中又說,他更看重

這兩張圖片的觀看之外的所有被說的眾多故事......

為何
約翰.伯格要提到「羅密歐與茱麗葉」

要提到「迪克.惠丁頓」,除了他說的

故事寫法都是

從死亡開始寫然後時間軸往回

走向還原接近事發當時的時刻外

這兩齣故事

還能給出多少與「預知死亡紀事」這篇故事


具有相關性的密合相近處

使人無邊際去翱翔

去構築「弦外之音」的堆疊與爬梳

將A莎翁名劇裡「羅密歐與茱麗葉」故事與

B英國民間故事「迪克.惠丁頓」跟

C馬奎斯這篇「預知死亡紀事」

來個ABC互文性

的碰撞跳躍共舞

命運中有哪些是「巧合」

充滿機緣 / 因果關係的

他們這些故事都

在超時空交錯中,點撥出「命運巧合」的時間

相會,激情火花般的邂逅自然無可抗拒地

奏出每一個人的命運交響曲

「預知死亡紀事」裏的死者母親

這個腳色的象徵意義

馬奎斯在潛意識裡

擁抱自己的國家?那是「祖國母親 」

那位被莫名其妙就命喪黃泉者

他的遭受殺害過程,就像是自己的媽媽祖國啊

也救不了自己的國家

只能事後追悔錯過的「時機」

同理那個失去之「痛」!

那是無力感!錯過馬奎斯書寫力道的深層吶喊

是一聲重響的墜落!跌入深淵般沈重

就像是

那個被媽媽拒於門外的「受傷孩子」

已成為不可扭轉一件的事實

死者或是他者都只能在死亡裏看見自己與他人的人生

在窒息的「悶葫蘆」裡,長久的黑暗

終於被看到終於被聽到的「期盼時刻」

已到完成生命之旅的終點


保密?揭露?你要慎重處之,不管你是作何選擇

你的一小步動作也許無關要緊,卻可能是

別人需要用一生用一大步來跨越的

你的存在,被讀到看到,才不虛此生嗎?

你終於存在說故事高手的故事裡

多麼「快樂」啊!享受被愛的注目時刻


就像是登山客發現山邊裡的一朵小花

群山遍野的花花朵朵開


那株小花很開心的很滿意的

微微一笑說:「喔

我終於被他看到了,我的存在是多幸福啊

不虛此生!」


活過!留下一段故事

小花自我感覺良好地自忖「活得真有意義啊


有人願意跟人分享我的存在


那是美麗的「活過」!與他人終於有所連結


如果我說

今日我與你們如此開心地討論這篇「文章」


早在好幾年前我早已經預見過它,這場景.....

我只是在等待「這一刻」的來到而已


我的朋友啊


你可相信這事兒?


許多人都說,「我相信


我不禁在心中要自問,為什麼你們「不懷疑」呢


生命與人相遇是無庸置疑的嗎

「偶然與必然」私下會心一笑

玩在命運的遊戲裡,不宿命

「命運與自由意志」兩者是全能自我主宰的

西方人會認為那當然理所當然的

被殖民過的區域,那些人的「命運與自由意志」

跟西方人的想法是不一樣的

「戰爭與和平」、集體甦醒、集體失眠

「命運共同體」的集體潛意識

豈容

看客繼續的冷漠對待......

進行同時存在的時態,疏離感與榮辱感

更是融入一個情境藝術氛圍......


這樣
有趣的午後談心


充滿著思辨機智的激盪.......

豐盈的語詞種植於荒蕪的耕讀園中


溢出漫流.......想冒芽!窺探宇宙的奧妙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