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

點「蠟燭」!

點「蠟燭」!

寺廟點「蠟燭」!教堂點「蠟燭」

婚喪喜慶點「蠟燭」

西窗剪燭促膝暢談。

伯格曼電影「處女泉」

要處女送蠟燭到教堂為聖母祈禱

點蠟燭!已被「電燈」取代

喬伊斯「都柏林人」收錄的這一篇「死者」

也出現過門房拿著蠟燭台為賈伯瑞照明

被賈伯瑞說不用了,外頭有街燈照過來...

喬伊斯寫這一橋段

讓人想到

托爾斯泰的那篇「蠟燭」



巴拉 Giacomo Balla  

那幅「街燈」畫作(1910-1911年)

























「都柏林人」~「死者」一篇

如果你認真地找一找,喬伊斯的書寫

確實很會

將他所處的當代一些文藝作品

巧妙地嵌入於自己的作品中

這筆法的雕琢是將他們化於無形

「化境」也!

托爾斯泰的「蠟燭」,對地主莊園的管事惡人

農民們像麻雀般怕老鷹管事

托爾斯泰不主張「以惡制惡」

不從眾不媚俗的祈禱者

祈禱的力量讓「蠟燭」不滅

惡人自有上帝的懲處

千算萬也贏不過老天爺輕輕畫一撇

點蠟燭!現在還有人會點蠟燭祈禱嗎?

好遙遠喔

時代不ㄧ樣了


喬伊斯塑造「賈伯瑞」此人物

藉由門房「照明」一事,行為的背後

也展演了一場新舊之爭

讓未來主義藝術對速度、科技、暴力等元素

的狂熱喜愛



托爾斯泰主義「勿以暴力對抗惡」

進行對話

兩股思維並存

不偏左也不偏右折衷主義也!


印度國父-甘地深受托爾斯泰思想之影響....。

那股無形的力量,叫人看不見

看不見的,不能就說它「不存在」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