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7年5月5日 星期五

從魯本斯畫「最後的英雄」說起

魯本斯畫

希臘最後的英雄 ~「菲洛皮門的察覺」

「菲洛皮門」被普魯塔克(約公元46-120年)

寫入「名人傳」

普魯塔克的作品

被莎士比亞取材為他創作的戲劇劇本。

美國思想家愛默生對

普魯塔克的道德文章追慕不已。

德意志「狂飆運動」代表歌德與席勒、

音樂家貝多芬

都嗜讀

普魯塔克的著作。

普魯塔克&菲洛皮門

此二人的「顯靈」象徵

似乎從喬伊斯的都柏林人「死者」一篇

可以窺見一二

讓我們來欣賞一下

一件十九世紀法國大理石雕塑作品

【受傷的菲洛皮門】作者 Pierre - Jean David



魯本斯畫的這幅「菲洛皮門的察覺」














都柏林人「死者」一篇,我感覺有

嵌入藝術史之演進痕跡....。

從中,讀者可以對喬伊斯所設計的密碼

去找到「主題性」的有趣  「對比」

喬伊斯似乎很酷愛

這位挪威表現主義的孟克畫家作品:


嫉妒、亡故、分離、生命之舞、愛與痛苦...















孟克被歸於表現主義派別,

而也是屬於

表現主義派別的馬爾克那幅「迷惑的磨坊」

我們拿洛可可藝術的布雪所畫

磨坊」&「磨坊風光」做一對比

表現主義 VS.洛可可藝術

他們同樣都是畫「磨坊主題」

你會較喜愛哪一種派別呢?
















還是你較欣賞象徵主義

欣賞一下

魯東的「命運三女神」與摩洛的「顯靈」。


















將巴洛克藝術 VS. 那比派

「請客用餐」主題

欣賞一下

巴洛克藝術的哈爾斯這幅「宴會」

那比派  威雅爾這幅「用餐」












那比派  VS.  新藝術派(維也納分離派)

那比派的波納爾這幾幅「信」、「柵欄後」

、「方格上衣」、「散步」

那比派  威雅爾這幅「燭台」

對比ㄧ下

新藝術派(維也納分離派)克林姆的

這幅「莎士比亞戲劇」

















在喬伊斯的都柏林人「死者」一篇

留下許多畫作的「名稱」....

哈哈!這是我自己的連結

這一發現給人一種超越閱讀的趣味性

藝術畫作從具象進入抽象的音樂性

瓦西里.康丁斯基的「馬上情侶」

對應

喬伊斯「都柏林人」之「死者」文本中

的「強尼」馬兒...

編號 第80號  充滿音樂的抽象畫

那是「轉捩點」畫風的漸次轉變...













文藝復興!我會先想到

達文西的「麗達與天鵝」、

波提切利的蛋彩畫「維納斯的誕生」

這兩幅

我將

都柏林人之「死者」文本中的畫作

來作一回顧








你會如何審美標準評論?

【新藝術】具有一種人工美感

和呈現「世紀末」訊息的意味。

【那比派】主張反映當下生活的內在、

精神和夢想,拒斥現實主義(réalisme)

欲重回「原始感覺的滋味」

我們是否能從

珍.奧斯汀  【傲慢與偏見】小說

裡「發現自我」

關於初識的第ㄧ印象中,

你可曾

好好省視一回自己的德性

最後的希臘人!

最後的都柏林人

最後人人終將「歸於塵土」

馬林斯基歌劇院

那齣「護身符」芭蕾舞.....

魯本斯是個「外交畫家」.....

他畫的「最後英雄」.....。

會給你什麼啟示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