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6年1月10日 星期日

漁父的【父】要念第三聲

當我們在討論夏目漱石的「夢十夜」

之第六夜到第八夜這三篇時,

我引用了

屈原與漁父問答...滄浪之水....

這~~~滄浪之水~~~

在儒家思想的說法是【榮辱自取】。

可是

漁父對屈原說這~~~滄浪之水~~~

所要傳達的旨意

應該是【與世推移】之意。

愛搞笑的成員,把「漁父聽為「愚婦」

懂古字發音的就說是「漁父」該唸「漁父

第四聲要改唸第三聲

這位愛搞笑的成員

又把「漁父聽為「迂腐」

搞得大家哄堂大笑

滄浪之水要洗帽子還是洗腳.....哈哈!

官帽 !  巴拿馬帽的!有意思

課後,研究一下【漁父】發音

看來,現代人如果國文老師沒

特別要學生改口指正

愚婦迂腐漁父還真是叫人「不知所云」呢

查字典  ≈



說文解字解釋「父」:

「矩也。家長率教者。又舉杖。扶雨切。」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巨也。曡韵釋之。

家長率者。率同。先導也。

                  經傳亦借父甫。

又舉杖。學記曰。夏楚二物。

收其威也。故從又舉杖。扶雨切。五部。

說文解字錯誤來自「以小篆解釋文字」

字體字義扭曲,所以許慎無法正確解釋文字。

字本義必須看

甲骨文或是更早文字筆畫圖像來研判。

如果父親的父是拿杖教導孩子,

和教就沒有區別了。

甲骨文看到的「父」是男子手拿斧頭,

斧頭在石器時代是謀生工具也是防衛武器。

男子手拿斧頭,

所以男子也有以「父」三聲稱呼,

像是漁父、 樵父、 仲父,唸「斧」

後來一家之主,

男子也用父這個字,

由斧慢慢引伸轉變成「父親」的父,第四聲

陳煒湛(2007)的《古文字趣談》

241-244頁討論這個父字,

引用許多古文字學證據,

說理清晰,足以服人。


漁父,自古以來就常被視為隱者形象的代表,

也是

隱逸作家所喜愛吟詠的題材。

白樸【沈醉東風】漁父詞藉著

歌詠漁父生活在大自然中的逍遙自在,

無憂無慮,表達作者厭惡爾虞我詐的

現實社會,及對功名富貴的蔑視。

曲中的漁父,實際上就是作者的化身。

沉醉東風,曲調名。曲調,類似今日的歌譜。

由於調名僅具有音律上的意義,與內容並無 

  直接關係,

因此作者便在調名之下另加題目。

本曲題目顧名思義,是吟詠漁父的歌詞。

漁父,捕魚的老翁。


父,音ㄈㄨˇ,對老年人的

 通稱。


本曲表面是在寫漁父生活環境的清幽、

心情的閒逸和精神的富足,

其實是在歌詠隱者拋棄


  名利、與世無爭的高尚品格。

白樸沉醉東風歌詠漁父,強調他「不識字」

這固然有反諷的意味,

表示自己有才華而不受重用,

但這種「不識字」的自嘲式寓意,

與道家思想的觀自在瀟灑風流頗契合。

看來屈原與白樸很同氣連枝呢!

口徑一致文人超時空相惜

沈醉東風   漁父詞   白樸

黃蘆岸白蘋渡口
綠楊堤紅蓼灘頭
雖無刎頸交卻有忘機友
點秋江白鷺沙鷗
傲殺人間萬戶侯
不識字煙波釣叟

語譯

岸旁長滿了開黃色花的蘆葦,

渡口漂浮著白色的蘋花,

長堤搖曳著翠綠的垂楊,

灘頭綻放著紅色的蓼花。

雖然沒有以性命相許的朋友,

卻有不存心機、純真自然的朋友:

那就是在秋天江面上點水飛翔的白鷺和沙鷗。

我不把富貴看在眼裡,

非常鄙視那些達官貴人,

我是個不識字、避世隱逸於江湖間的老漁夫。

旨意

寫漁父生活的閒逸,

歌詠隱者的風範,景仰他者風骨之餘,

作者似乎也藉此化身的照見來

凸顯己身拋棄名利的高尚品格。



唉!

唱個【好了歌】吧


濁世清人。好一個夏目漱石的夢啊!

一頭霧水,連日本神器的象徵隱喻也出籠

真是討論熱烈

有人說,要是外國人

比如歐洲人也來釋讀夏目漱石的夢

會不會困難度


我們這樣的外國東方人更多些呢

剃刀!

毛姆七十歲的作品「剃刀邊緣」此小說

有印度哲人的開悟語,活著是為什麼?

活得像個人!像個什麼樣的人

連你自己

都不知道要活得像個什麼樣的人

照照六面鏡子

看看自己是怎樣在看人與被人看見

第一面鏡子≈用放大鏡看看別人的優點

第二面鏡子≈用顯微鏡省察自己的缺點

第三面鏡子≈用透視鏡照看內心的慾望

第四面鏡子≈用廣角鏡多看看社會現象

                  尤其是光明面的美好正向能量

第五面鏡子≈用望眼鏡遠眺未來的願景

第六面鏡子≈用凹凸鏡看人生的起伏

你將看見什麼?都是自我內在的心理投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