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3年1月31日 星期四

走過的歲月 讀過討論過 2


走過的歲月    讀過討論過     2

 

◎飢餓間奏曲

議題

一、看過畢卡索的「格爾尼卡」畫後,請和本文作連結?

二、書中每個人物的飢餓是什麼?最後是否有被滿足?

三、為什麼索里曼沒有積極去完成紫房子?

四、艾蝶兒為什麼可以自己和自己和解?

五、P27「索里曼就是這樣。一件事情他只說一次,永遠不再重複。」

    這是怎麼樣的人?

我想著………

戰爭想抓住什麼?想放棄什麼?看到的還是支離破碎,一種文化要被         另一種文化消滅。畫中感覺有種控訴的美感,畢卡索的中心思想是人         道關懷。文本書寫很表象,描述太淺白不會讓人有痛的感覺。

 

 

議題討論

 

一、            p125『人總得離開童年變成大人,這一切為的是甚麼?為了不再假裝,是吧為了遺忘?』..

二、            沙龍對亞歷山大的意義

 

三、戰爭和外遇給朱絲汀的人生感受?

綜合大家的心得分享:

1.      聽波麗路時,我用自己的生命經驗去感受他的旋律,它給我的感覺是和諧、規律、和平的,與作者用戰爭的角度,詮釋劇情的緊張、爆裂完全不同。

2.      作者書寫戰爭的手法有點像印象派藝術的氛圍,對故事描寫只是像蜻蜓點水,點到而已,反諷味道清淡,提醒世人,戰爭的可怕。

索里曼常說自己是異鄉人,似乎可感受到他已經慢慢融合法國而不自知,從他的想法、口音、歸屬感及對紫房屋的描寫的手法看出,淡紫色、淡藍色的光影是在法國印象派中出現新的藝術手法。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