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7年3月7日 星期二

我,就是我。

我,就是我。

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亨利.盧梭」的

那幅「夢境」畫作,

瑞士裔的法國思想家「讓-雅克.盧梭」的

那本「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與基礎」

兩個不同時代的叫「Rousseau」的這兩個人

從他們的生命故事與創作的作品中

我窺見兩者最大的同質性

是大自然的原始元素

【我,就是我】是靜態的停格的「肯定句」

似乎已完成「還我本色」的確定

我為何是現在的我?

那是「那個一開始的我」

在生命的流動過程中進行著「思考」

質疑生命的本質,感受存在感與否

進而探究自我本身

到底是環境使然造就成今日的我

抑或是天生註定的宿命論

驚懼幕後有一隻操盤手在司命

心理大師榮格說:「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這句【我為何是現在的我?

跟蝴蝶效應的環環相扣

會產生怎樣的「生命意義」

一具臨終的生命,當他們在做

自我對話時

他們腦中一閃而過的是

問句我為何是現在的我?

還是

很從容地說「我,就是我」呢

繼續

想著

「失敗的意涵?」~ 失敗,有何意義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就「這一生」!

抱憾與無悔,不想雄辯

游離的魂,輕飄飄

,我是我嗎

我是誰

一世結束,一世開始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