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7年3月12日 星期日

偶發藝術

讀「奧罕.帕慕克」的「白色城堡」一書

p.208-209

我想著

(*_*)【多年來視為巧合的事,其實是不可避免。】


(*_*)【養成同一時間思考同一件事習慣」

這兩句話。

間接想到

偶發藝術,

這位行為藝術代表之一的艾倫‧卡普羅(Allan Kaprow)

曾在1959年

在紐約展出《六幕十八項偶發事件》作品

卡普羅曾為偶發藝術這樣解說 ~


偶發藝術不需要排練並且只發表「一次」,


因為其「事件」與「業餘表演」的特質,

卡布羅寫道:

一群人在滿屋子的食物中吃出一條路來;

一幢房子被燒掉;情書撒在
一塊空地,被即將來臨的雨水淋成紙漿;

二十部租來的汽車朝不同方

向行駛,直到耗盡汽油

……

這些活動不僅不可能也無從排練,

以重覆

一個相似的情境,同時也沒有必要如此。

不像固定演出的藝術(repertory arts),

偶發藝術

擁有更多自由去操作不可重覆的行動


甚至,既然演出偶發藝術的事件

沒有

技巧,

也就無需專業的選手或演員來示範

(當然也沒有掌聲);

因此

也沒有排演和重演的理由,

因為它沒有改善的餘地。

它能遺留下來只存在於參與者的感受之中

                                 ~~~~~~~~~~~~

我想,女影星艾瑪史東在「樂來樂愛你」電影中的

赴巴黎拍攝「即興演出」的試鏡,

大概就是指這類型的演出吧!

完全投入!

感覺經驗

讓人想到「一切皆流」!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

(公元前540年-公元前480年)

他被稱為「哭的哲學人」

他說:「我研究了我自己。」

他說這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

因為無論是這個人還是這條河都已經不同了。

(注:赫拉克利特出生於今土耳其的以弗所(Ephesus


以弗所古城,建於公元前十一世紀,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歷史,

是世界文化遺產。

它曾是基督教傳道中心,保羅曾兩次到以弗所佈道,

其後寫下《以弗所書》,而相傳聖母瑪利亞也在此終老。)



如果你感覺

卡普羅的偶發藝術

有著赫拉克利特的哲學餘韻,

人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

這個人   , 這條河  ,他們是「多麼相像啊!」

看似相像然而畢竟只是相像而已

就像你在看「雙胞胎」一樣。

【同一時間思考同一件事】?

按照

卡普羅偶發藝術的創新特點

赫拉克利特的哲學「自然認識論」

其實同一時間是不可能

其實同一件事也是不可能

「思考」這件事,只能將它們

釐清為「兩者之相關性」之後

能給出多少意義?


【不可避免的「巧合」】

能帶來多少意義?

想想封塔納的極少主義

「少就是多」之內涵

我在感受思考著......。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