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7年1月15日 星期日

看爵士、搖滾電影

一整日泡在華山文創園區。

「一級危險」這部搖滾紀錄片電影

是在「華山光點」看的

「La La Land / 爵士情緣 /樂來越愛你」

這部爵士歌舞電影也是

「華山光點」看的

跟著「愛樂者」走

中間的間奏曲,

由盧梭「孤獨的自白」漫步隨筆「文字」相伴

被排擠流放的盧梭不敢再寫作了

他只抄錄樂譜,認識植物認識自然

明知要去看爵士、搖滾電影

但是隨手拿進包包的卻是盧梭的最後一部作品

將「搖滾記」帶來「等候」

儘管那是諾貝爾文學獎的作者寫的自傳

整日的節奏是直覺地自然

就這樣

跟著感覺走.....。視角不「一窩蜂」

可以看見角落正在發生?

次文化?被稱「糞土」。不入流變成主流

「一級危險」電影,觀看之後的那場座談分享

演說者觀看感想

幫助觀眾了解導演要傳達的旨意

片中伊吉佬回顧「丑角」樂團的紀錄片。

這句:「消滅了1960年」,是誰消滅了1960年?

簡單幾句

充滿來自一群社會邊緣人

所發出的吶喊和音樂歷史性的思考。

伊吉不想讓音樂沾上政治色彩

當政治人物要音樂人選邊站時

伊吉說他只好選擇在自己家裡「翻跟斗」

音樂就是生活

生活不是生意

搖滾終於被收編的結果,是自己滅了自己

虛無主義與存在主義,要如何識別

在角落被漠視的一群社會邊緣人

演唱會上的伊吉

他上半身赤裸的扭動,猛耍猴動作

整個投入縱深跳入群眾,試圖融入群眾的靈魂

是躍身其中,是解放自我的通暢爽快進行曲

是毫無造作得讓人感到「震撼」!

無關他人眼光的「不在乎」與不雅的純粹

那是文明化的反詞

好好壞壞分分合合的自然律。騷動後動態靜心

搖滾的極限與極簡

「La La Land / 爵士情緣 /樂來越愛你」

這部爵士歌舞電影

最喜歡劇中女主角彌亞去試鏡表演

說她姑姑在巴黎的那個段落

投入塞納河躍身其中,即興演出

真是叫人催淚!


築夢逐夢啊!完全投入

不用預設主題與核心價值,隨興使然

即興歌舞,演員的表演

是~「不是演」的「演」,是真是自然

機遇之神,錯過不再有第二次

宿命與抗命在對話

一念之間的轉念

你的「一個選擇」決定你後續的人生

為生命付出與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後悔?悔不當初

既成的事實要如何面對

接受與不接受

總是一首旋律的故事

就像

貝多芬與托爾斯泰

在這首「克羅采奏鳴曲」旋律下般的互文性


A調的故事。小提琴與鋼琴彼此之間相處

重新演繹者

會讓人生故事的選項

落在搶拍、爭鋒平衡和諧的哪個歇腳處?

「蛻變」在於轉念之書

ㄧ整日都看爵士、搖滾電影

那是土地在唱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