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3年10月12日 星期六

愛看悲劇

愛看悲劇

為什麼悲劇…會讓人

看好幾遍、聽好幾遍…都不厭倦?

在媽媽懷裏看戲〈我的幼兒期〉。

躺在媽媽的胳臂上

聽戲〈年邁的媽媽仍擁抱著我

這位正值中年的身軀〉。

一齣劇道盡文化的形成+演化。

兒童視角…

那個場景是令人難忘的。

整條街的婦女們紛紛走往相告

:『王寶釧電影去看了沒?記得

帶臉盆和手絹喔!』

媽媽應該看好幾遍吧!

那陣子,

只要大人們一碰面的打招呼方式,

就是在【討論】此部影片。

薛平貴娶番邦公主,

當上番邦國王,享盡榮華富貴。

這窮小子竟然讓

元配千金大小姐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


妻的血書

訴盡淒苦歲月,終盼得郎君歸來。

故事曲折動人。

王寶釧的高貴女德與貞節故事,

打動許多人的心。

牽引出她們的同情心。

此劇有苦盡甘來,終熬出頭的正面意義。

那樣的傳統封建時代,

此婦女形象是自由的象徵。

她突破父權威嚴的掌控,

爭取個人婚姻愛情的自主權

那種勇氣是令人欽佩的。

此典範的刻畫也具有批判意味

關於愚孝與愚忠的議題,

給出許多支線供人深思

檢視舊有傳統價值觀

是否有重新修正的必要?

薛平貴與薛仁貴的故事。

薛平貴與王寶釧是虛構戲劇,

有其文化的形成背景

進而

一再演化蛻變成今日這等模樣的劇情編排。

而大唐名將

薛仁貴

是歷史上的真實人物。

隋唐英雄傳裏

程咬金瓦岡派那些戰將

終要年邁的,

英雄人物一個個相繼凋零,

後起之秀薛仁貴正好接下護國之棒。

代代人才出。

繼續接棒的是

薛仁貴之子薛丁山。

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故事

可以說是被傳頌改編最多的一齣劇。

膾炙人口。

媽媽晚年時視力不好。

常聽廣播劇來自我娛樂。

每次回娘家,

只要播出【薛丁山與樊梨花】

此劇的時間一到。

我就要閉嘴不准聊天了。

好戲要上場!安靜!

躺在媽媽的胳膊上乖乖地【聽……】。

如今

媽媽走了。

她帶著一堆好聽故事到天堂去說給同伴們聽!


每當


『王寶釧、薛平貴、薛仁貴、

薛丁山與樊梨花…』的故事戲劇。

感覺

似乎跟媽媽在空中相會般

又搭上線呢!

媽媽對戲入迷

她很會講劇情

很愛為我解說…………。

她總是說著聽著…哭…。

媽媽真是愛哭……………

看到一些飆淚劇情,

當苦旦演到可憐處…媽媽就淚潸潸…。

愛看悲劇?

是每一位具柔軟心者的最愛嗎?

會這麼酷愛

看悲劇

的原因是基於什麼因素?

悲劇性到底給我們的意義在哪裡?

一遍又一遍地看。看不厭!

怪怪?

悲劇引發我們的惻隱之心。

讓我們更加珍惜所擁有的愛

許多人忘本,

見利忘義。生在福中不知福。

不懂得知福惜福。

看悲劇!

可以使我們的心更柔軟些,

放低自己的身段,

對那些可憐者有更多的同理心。

所以,

看悲劇

會無形中不自覺讓人產生幸福感

潛意識裏慶幸自己還不是最倒楣的一個。

自己的位置?

往往

在中間帶這區塊的普羅大眾

是最多的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偶然一得~感悟到…。

愛看悲劇

也是


一種寓教於樂的淨化人心方式。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