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7年11月29日 星期三

韓劇「壞男人」主題曲「荊棘花」

充滿Reggae調調的

~韓劇「壞男人」主題曲「荊棘花」,

由韓國歌手-鄭燁主唱。

節奏有一種都會調性的絕望低音...。

挺類似

Reggae 雷鬼樂。它的重音

在每小節的第二拍與第四拍,用鼓強調第三拍,

比搖滾要慢,由切分音組成低音旋律,

創造出一種給人頗為獨特的感受

療癒在寂寞、孤寂中

與風對話般 在「自言自語」。

喜歡這樣調性   

喜歡此節奏的旋律音樂

摘錄

韓劇「壞男人」主題曲「荊棘花」歌詞


當我看見你
我多想告訴你我愛你
當我的手碰觸到你

我多想緊緊的將你擁入懷裡
我身上一天ㄧ天變多的荊棘
怕它會讓你心痛
努力的想要隱藏
卻只要在你的身邊
你總是能夠發覺我的淚水
曾經讓你心痛
這樣推開了你
卻發現你一直都在我的心裡
我那已經無法停止的愛情
大概無法將你遺忘吧
你的香氣還回蕩在我的身旁
還無法將你忘了的我
還感覺的到你的淚水
所以我才這麼的心痛吧
我總是在你的身旁徘徊著
卻又怕身上的荊棘會讓你心痛
努力的想要隱藏
卻只要在你的身邊
你總是能夠發覺我的淚水
曾經讓你心痛
這樣推開了你
卻發現你一直都在我的心裡
我那已經無法停止的愛情
大概無法將你遺忘吧
我欺騙自己 你已經成了回憶
這樣的努力想忘了你
儘管願意給你一切
卻無法真的放棄你
我好想你 好想好想你
我愛你 我無法擁有的你
曾經讓你心痛
這樣推開了你
卻發現你一直都在我的心裡
我那已經無法停止的愛情
大概無法將你遺忘吧

歌詞中  ,  我最喜歡  聽這句
「一天ㄧ天  」韓文 「 하루하루」



發音像似「哈魯 ! 哈魯!

的樂音.....。

此歌底蘊給人一道流浪漂泊的哲思課題,

不禁想起

電影「第凡內的早餐」(Breakfast  at Tiffany's)

奧黛麗赫本在影片中用吉他自彈自

唱的那曲「月河」。

「壞男人」韓劇中的壞蛋,其實壞壞卻惹人同情

他最喜歡的事,只是件

最平常不過的事而已

就是【在家裡吃飯

可憐私生子的處境叫人心疼啊!

男主角最後沒臉見親人,他「回不去」了。

男主角縝密復仇計畫?

最後是傷害到自己家人,「害人害己」

小蝦米對抗大鯨魚,成功機率極低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悲劇的反諷力道,最讓人深思

悲劇最是讓人「心靈淨化」

「沈建旭」男主角有三個,卻自我混淆

不知自己該叫什麼名字?

最後他成了一具無名

確實有斯湯達爾「紅與黑」小說的劇味兒

人生是一場空!

人生本是一場空!

人生......



夏卡爾畫「奧菲斯」

看,夏卡爾在1969年繪畫這幅「奧菲斯」














(或翻譯為俄耳浦斯)Orphee

欣賞

德國作曲家格魯克

( Christoph Willibald Gluck,1714~1787)

的歌劇「奧菲歐與尤里迪絲」

我們似乎能在夏卡爾的 「Orphee 」

聽到魯克

這齣歌劇裡那曲「精靈之舞」的音樂

Orphee 彈奏優雅動聽的里拉琴,到陰曹地府

向冥王討回愛妻尤里迪絲

冥王下達命令 ~ 

要 Orphee 不可以回頭看愛妻尤里迪絲。


結果Orphee 忍不住只回頭看了一眼「心愛之人」

他想

將愛妻帶回陽間的希望,卻完全破滅了


夏卡爾把Orphee悲傷情緒畫成「幸福」的畫面

這移情很像是音樂藝術治療呢!

當你的記憶出現一幅很難過悲傷的畫面時

將輕快活潑幸福的音樂馬上搭配此畫面進去...

讓記憶變「明快」調性~由悲轉喜

來試試

看能否

漸次沖淡那些不好記憶的悲情哀傷...






2017年11月28日 星期二

討論「我的名字叫紅」16-18章節

討論「我的名字叫紅」16-18章節

◎關於情欲的出口封建社會階級意識下 

男女不平等之探討。

寡夫的爸爸有通房婢女,女兒等不到從軍丈夫歸來

想離婚改嫁的心願,得不到爸爸的應允

媽媽藉由愛撫小兒子來自我安慰

「你是媽寶嗎?」

「我媽媽說我不是媽寶。」

大家笑翻天

「你們家的大小事誰說了算?」

[我說,我老公說了算...

你以為強調的語詞,更凸顯出什麼

反詞


某一成員拿地圖來介紹「賽普勒斯」此國度

講述希臘人與土耳其人的衝突不斷

此「地名」讓我想到

我們曾共賞過  

威爾第改編自莎翁的歌劇「奧泰羅」

一開頭的故事背景時代

就是土耳其與威尼斯共和國在爭奪此地


威尼斯總督「奧泰羅」是位摩爾人

有位很嫉妒他的白人屬下

故意對奧泰羅設局,還猛進讒言

一再從旁慫恿奧泰羅

此白人全因「嫉妒心」使然 

奧泰羅嫉妒又誤會妻子的不忠  鑄成大錯

剖析

奧泰羅為何會衝動「 舉措失誤」 泯滅人性?

「嫉妒心」讓人失去理智

「嫉妒心」充滿威脅攻擊性 

「嫉妒心」有毀滅性之 企圖 

「嫉妒心」使權利慾望之野心膨脹

   而文本中   談及代號為「 蝴蝶」的嫉妒心

某一成員說「分享別人的痛苦是普通人

能分享別人的喜樂幸福才是聖人

覺得此句話 說得頗通


翻閱都是以「兇手」之視角做獨白的兩個章節


p.36也有說到

「嫉妒與顏色」是成為一位細密畫家的基本要素


在16-18章節中作者

有提到

如何評量一個城市的智慧?

竟是以犯罪率的攀升作為指標...

兇手言論是如此偏激... 

或許作者故意用兇手的視角來作為「譏諷」之詞吧!

讀者也往往會將文本此「歪理 」  

信以為真來認知

看來這是讀者閱讀力本身的問題   

誤讀 沒讀出背後的「譏諷」

我想  

同理  犯罪心理非認同兇手的行為認知

「嫉妒  」往往會導致

行為偏差走向攻擊性與毀滅性

而在「羨慕、愛慕」產生 「見賢思齊」則較為正面



個個都偵探似地

用理性分析綜合一、 二點觀點得出 第三點 結論

作者常常用這類 邏輯 思考 推理手法述說

我以為收集各種情資來源  固然很重要

但是能在眾多資訊中  敏銳串起其相關性  

還能判斷出「新意義」來解讀 

這才是高明的統御領導者

討論進行中

大家集思廣益追查「兇手到底是誰?」

作者故意設下蜘絲馬跡  種種迷障  

吸引讀者做諸多猜想 與推理  

很有趣味性!

某一成員

她慣用「排除法」 

   代號為「蝴蝶」的這位細密畫家 

他既然是個愛財貪欲者   

斷定此人   無堅定信仰  且沒有中心思想 

所以排除他是兇手嫌疑犯的可能。

可是卻有人持不同意見   

探究  「可能的犯罪心理」

與一個人的堅定信仰、

中心思想有多少相關性?

真是有趣的論辯啊!

每一次的討論   都使我們更加深

作者對文本所建構出的框架 之立體感

猶如

作者是用細密畫之畫法在寫此小說

大家都很佩服作者為文如此細密鋪陳

這樣的藝術結構小說,真是縝密高段寫作手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