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憂雜諵諵3~落跑者
討論 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第四章。
12歲浩介哥哥進孤兒院改名為「藤川博」。
浩介的爸爸
那顆投機生意頭腦導致
全家必須去「跑路」躲債命運。
浩介這個兒子
蓄意脫離父母,
他小小年紀也自己先落跑了。
討論此章節時,大家都說
浩介少年很無情、很自私。
父親沒有割捨親情,
反而是兒子為了自身利益
狠心切斷父母情感的羈絆。
你以為,這對父子,有何同質性?
如果浩介兒子跟父親ㄧ樣,最先考量的是
自身利益的話,
那是本身天性使然,
還是家庭養成教育出問題?
這情節
猶如
巴爾札克的「高老頭」小說
所刻畫的人性醜陋面。
這些作品都在觀察人性,白描普世價值,
它們都是超越時空的現實批判小說,
犀利點出所有因金錢和物質慾望
而墮落的浮世眾生。
事實發生的真相
是無法改變它的,
唯一能改變的是
對這件事實的面對態度。
少年時的浩介看「披頭四紀錄片」,
與浩介進入中年在得知
父母已雙亡之後,重新
再一次看「披頭四紀錄片」,
兩次觀感心得竟然迥異。
為何?
也許那是一種自我投射。
不管你是在看什麼?
你總是看到
自己內在最想要的答案而已。
浩介整理過往....。願意與過去和解。
浩介最後
終於跟自己和解
也跟父母和解了。
將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改拍成電影,
日版電影沒演出這段「跑路者」而是
將克朗與浩介對音樂的喜好合體改編。
或許導演認為
是片長考量因素需將它濃縮吧!
而大陸版電影有「迪麗熱巴」女星的演出,
大陸版導演有演出這段「跑路者」,
浩介父母在高速公路上行駛,
他們是被黑道追債車
從後方追撞致死的....。這段落
跟東野圭吾原著小說也有些出入。
音樂喜好
也由「約翰.藍儂」改成「麥克.傑克遜」。
我想著,歌頌「自我價值」的存在感。
是否上演
這段「跑路者」與父子緊張關係。
正好可以道出
每位導演所標榜重視的部分。
國情、時代不同、自然中心思維
有些略異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