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原型!
為何要去找書中虛構人物的「原型」?
妳為何說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小說裡的
「史崔蘭」,
那位「史崔蘭」就是
指「高更」的原型?
認真的讀者
還真以為
有個「史崔蘭」的畫家,
刻意去找史崔蘭的畫作呢!哈哈!
為何要去找書中虛構人物的「原型」?
妳為何說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小說裡的
「史崔蘭」,
那位「史崔蘭」就是
指「高更」的原型?
認真的讀者
還真以為
有個「史崔蘭」的畫家,
刻意去找史崔蘭的畫作呢!哈哈!
德國作家 湯瑪斯·曼
在192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在1901年發表
《布登勃洛克家族:一個家族的衰落》,
可說是一本作者本身的自傳,
書中寫了400多個人物,
一經發表便風行歐洲,
是德國人最愛讀的十本書之一。
有「德國版紅樓夢」的高評價。
書中的人物的「原型」有心人
還找出了
一本真實人物「對照表」的原型專書,
供讀者追真實內幕。
有意思!
來過台灣的尤薩是馬奎斯的朋友,
前幾年,我們的某一讀書會也曾共讀
一起討論過他的
「天堂在另一個街角」小說。
這位拉美作家
跨時空
勾勒畫家高更
與其外祖母芙羅拉(女權運動先驅)的
動人小說。
「天堂在另一個街角」故事
採雙線併陳的方式,
呈現
兩種不同的時代、不同角色人物的
生命使命,
芙羅拉‧特里斯坦,高更的外祖母,
奉獻她所有的力量
替女性和勞工爭取他們應得的權利;
保羅‧高更
放棄中產階級優渥的生活,
為了繪畫藝術,
不辭辛苦地跑到
大溪地去尋找最原始的美麗與力量。
Llosa用
畫家高更和芙羅拉‧特里斯坦
兩條線索
批判歐洲社會,
故事背景橫跨歐洲、南美洲、南太平洋等。
蔣勳說:
【高更童年在秘魯度過
他的外祖母從事工人運動和女權革命
七歲回到法國
高更一直不習慣白種人的五官
他有一個沒有做完的南方熱帶原始的夢
…….在一百年前
高更
完成了從文明出走的夢
看高更的畫
讀高更的故事
都使我們可以省思自己生活的意義
的確
天堂在另一個街角。】
當然現階段我們正在閱讀的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
也是在講高更。
在第19小章節裡
出現的書中人物「德克」畫商,
當然讀者也可以
去找一找他的原型是誰?
作者用「輕歷史」小說寫法,
感覺毛姆的「德克」這號富有人物
有
「雷諾瓦與羅德列克」的綜合體之原型。
談到「畫中畫」,蒙馬特之魂!
你會想到法國侏儒天才畫家- 羅德列克。
巴黎的夜,在羅德列克這位
輕歷史畫家的瞳孔內進入他誇張的
紅磨坊「海報設計」。
畫中畫-畢卡索的那幅[藍屋]畫作裡那牆壁上
有羅德列克所畫得「瑪麗.彌爾頓」的舞姿。
酗酒被送進精神病院的羅特列克
曾對朋友說過:[我以素描贏得自由!]
他用「馬戲團」系列石板畫作
來
證明自己沒有得精神病。
毛姆刻畫的「德克」人物
是否
也有
因為
也有
因為
雷諾瓦畫家有去過義大義習畫,
雷諾瓦還畫過「法式燒餅磨坊舞會」,
雷諾瓦的富有與他只畫下「美」的印記,
雷諾瓦那幅「鄉村之舞」小角落處
有位偷窺姊姊,
這位「偷窺姊姊」的拼圖
還在韓劇「她很漂亮」裡當起紅娘呢!
當你去找書中人物的「原型」時,
你可以還原
作家設計「一個人物」時的
品味與喜好。
是拜倫的詩句嗎?
我是女人,我走在黑夜的路上。
紅磨坊,位於法國巴黎十八區
皮加勒紅燈區,靠近蒙馬特,
是建於1889年的一個酒吧,
此區有18世紀風貌的街區,
在克里希大道上,
因屋頂上仿造的紅風車而聞名於世。
談到1953年曾放映過的「紅磨坊」電影
是
美國導演
約翰.休斯頓
所拍得「羅德列克自傳」。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裡的
那位「跛足」男主角,
感覺也有「羅德列克」的身影原型。
身體上的殘缺,
所造成「自尊與自卑」,
往往有驚人的成就與藝術的爆發力。
追「原型」,那直探核心的串連
是頗為趣味的。
話說
高更跑到法國的阿爾去找梵谷....。
前世的靈魂?
如果
你的腦袋瓜
竟然跑出
比才的「卡門」與
「阿萊城的姑娘」的音樂....。
我只能說「阿爾」的景色太迷人了。
那「美妙的音符」就自動降臨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