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黑色稻草人

黑色稻草人

讀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p.261這句話的「想」

§  「我也曾叫他們那些陰沈的哲人

以及任何坐在生命之樹上說

教育如黑色的稻草人般的人物。」


黑色稻草人」的象徵意思?


很多說法


有人說是指「幽靈」

或是「過氣   被燒成灰燼」

也可想成尼采是在指「老學究」.......

如果我們又    一再   落入類似這種書寫方式

的比喻       在文字遊戲裡打轉


就有如「見樹不見林」

「死讀書」了


讀尼采的書


把那些拗口的文字編排   立正   稍息    敬禮


軍事兵法般的「兵不厭詐」必須拋除

抓取全篇的大綱   大意即可

只要八九不離十   就讓「它」過去吧

即便

全讀「反」了    意思全倒胃口

你就抓取    你想要的意思

你想感受與了解的部分就好


別太貪心     想徹底全搞懂它


是讓書讀你?


還是你在讀書

讀與書關係的建立   是良性還是惡性循環

要如何讀尼采才不會


陷入鑽牛角尖    在死胡同打轉   出不來


尼采的許多罵人句子

也請

也別全部  照字面上來解      會很累!


如果你能    用    這種心態來讀它  


這些字裡乾坤 

就好讀些吧!輕鬆許多


別讓梳理意義的過程中   

給「文字謎團」困住


否則在自我教育時   與人討論溝通時


就很容易


掉入「黑色稻草人」的象徵世界

塗上一面具「黑影」那樣的負面思想.......


排斥   先入為主    成見    是   陰深干擾


的偏狹       

肯定是    往前往上     在產生自由意志時

是後退的怯弱

是往     做自己主人邁進時的    自我障礙

喚醒你心中的伊卡羅斯吧

喚醒你心中的薛西弗斯

如果      沒有思想上的自由飛翔   

      如果     沒有努力不懈重複學習

在創造自己的進行式中

你就如同    朽木不可雕也!


2014年12月29日 星期一

渴望成雙成對

渴望成雙成對

讀   赫拉巴爾的「過於喧囂的孤獨」

第七章第八章

後記

漢嘉踩過狗屎的那單一隻時髦「涼鞋」

與媽媽為他織的那單ㄧ隻的「紫襪」

在二十年後   

出現在跳蚤市場的販賣物品上    

這個小販竟用二十年等待奇蹟般的信念

相信有獨腳人會出現?  

相信終有一天能賣出去這單一  

可笑不? 

讓人想起

契訶夫的那篇「藝術品」

好類似的  嘲諷  戲謔啊!

繞了一大圈,又回到「原處原點」

想要「配成ㄧ對」的藝術品

不死心的「好意」     

病人角度出發   他只是「單純心思」

想當然耳!湊一對藝術品

 執意非「送禮 」不足以  

表達醫師治癒病症的謝意

很單純     只是病人對醫師的感恩   

這ㄧ短篇小說有「施與受」的哲學之思

咻咻之送!保守民風啊

永劫回歸


這樣的寫作手法與技巧

赫拉巴爾與契訶夫    他們是多麼相似啊!

赫拉巴爾在文本中

詳述著漢嘉他去過的「喝酒店家與快餐店」

ㄧ整個篇幅    大寫特寫

有如ㄧ再   在強化著   「酒神的放縱」


是「自我迷醉」!

更是



奧芬巴哈的歌劇「霍夫曼的故事」

憧憬著愛戀「機器美人」的嘲諷。

漢嘉的單一涼鞋   單一紫襪

這兩件 是他  曾有過的  甜密溫馨   

愛的物質擁有

是那過往記憶的自囚 .....是甜蜜家園的註解。

少年時光的「愛」很糾結

參雜

相愛不得的「羞辱」記憶      

次感元的作用       勾起 他 睹物思情   睹物思人的 

二件單一商品 

少一件的配對 ........。

漢嘉少年時代

他的家庭生活  應該是過得   還不錯的

靈與肉

他擁有母愛的關切     那單隻的紫襪子

有如聖誕老公公給的禮物般

充滿溫暖記憶的象徵

納粹與捷共的兩次侵擾「祖國」母親


打碎兒時美夢      

那些「大便」意象的「恥辱」象徵     

單一       孤獨

孤單者      好寒 

漢嘉多麼渴望

成雙成對的戀情啊!    

漢嘉的渴望也只能到    

死後的世界去尋覓

好悲哀啊!


漢嘉   失去母親之愛 

   祖國被羞辱之「大便」意象



讓漢嘉感受到

「榮辱與共 」的命運 磨難 

榮辱語意著   兩個象徵意境

漢嘉踩到狗屎的「恥辱」象徵    

文本中   也在「恥辱」的同時   又  出現   

老婦(祖國)那兒有「月桂葉」的

文學榮譽」意象

漢嘉只能   漠然去接受    

命運的安排    它是如此現實的「真 」     

漢嘉抱定「知其榮   守其辱

作者書寫    主角漢嘉的     最後結局

想一想 

  (☆_☆)   他是生前   單一  孤獨感的   

走向 

   渴望成雙成對(*_*)(~_~;)的幽冥界。

漢嘉在死亡之後    出現陰間幻境  

他遇見

兩個吉普賽女人   與  兩個吉普賽男人

他們在跳舞......

想像的畫面意境

多麼超現實荒謬寫法啊!

可見

漢嘉    即便是在他死後   

他    仍是非常    渴望得到    愛情的滋潤    

漢嘉   是渴望    成雙成對 的 

渴望圓滿的    渴望他能   有個「伴兒」    

他祈求    自己不再是個    孤單    孤獨的人


是嗎?

那些吉普賽人的  樂天知命      該是他最嚮往的

吉普賽人那種「悲哀微笑的幸福觀

看來  是  漢嘉在死亡美學裡   領悟到的

最深切的寄望

漢嘉他「最後選擇死亡」

似乎   早預言    赫拉巴爾這位作家  

他會死於「自殺」

漢嘉這位    有知識的打包工   

還有那些    被大時代輾過的無辜生靈

「死亡」可以給他們一個「自由與安寧」的世界

   陰間?

他們這種人

也只能生活在

但丁神曲裏「地獄篇」的第一層「幽冥界」。

那裏是

他們心之寓所    

是他們快樂的自由天堂    

是一個平靜的   最後「安寧居所」。



注釋:

老子的「道德經」   第二十八章     其中某段

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

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

白話翻譯

明白事理之後    

才能體會聖人的行事重點就在能"因時制宜",

一般人行事
若只知其然
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盲目仿古,
就不免要畫虎不成反類犬了。

所以,想爭取榮耀
就要能萬古流芳,此外更要嚴守道德
以避免做出遺臭萬年的事,
這樣就能像

山谷般的包容孕育全天下。
能包容孕育全天下,
行的德才會富足,

自然而然就能回復

樸實的本性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天國訟歌

天國訟歌-文化殺手

拿著芬蘭刀抵著某路人要這位陌生路人

誦讀一下

自己寫得「詩」 ..........

陌生人吟過此詩之後,這位詩人對陌生人


深深一鞠躬!跟陌生人說「抱歉

..........

這個畫面想像





在讀過

赫拉巴爾寫得「自省」

是那本「過於喧囂的孤獨」此書的最後篇章

很不解的「想」?

讀者會

聽見書中主角 - 漢嘉

對自己   竟    當起「文化殺手」的

最後「人之將死   其言也善」。

漢嘉對自我反思的控訴 ..........

那道深刻傷痕▽

漢嘉的自我剖白

在譜寫著  天國訟歌-文化殺手

他只能在天國起訴那不堪的悲痛


猶如俄國作家   布爾加科夫  的心聲

被噤聲的哀傷..........

那部「大師與瑪格麗特」..........

有的作家

用心血著作

作品還沒見世      還沒成書    就夭折了

幸好

司馬遷的「史記 」  有留一手之「藏」

布爾加科夫寧願求死

好讓自己的書稿得以問世

「大風險」事件背後

應該有「大圖謀」在支撐著「?」

是冀求「影響力」能起推波助瀾效用

是先驅者的壯舉       有所「圖」

天國訟歌-文化殺手


問天?

漢嘉是赫拉巴爾的化身   在做良知交戰!


彩色的影子

彩色的影子

多餘的人與「失去影子的人」

這兩種說法的人物形象刻畫

其底蘊

是否有差別?

尼采在「失去影子的人」的加工創作

有加乘的翅膀       跌跌撞撞在飛翔

如果

思想是真實影子

尼采見到無數個「影子」的人


「失去影子的人」

活在理查·史特勞斯的故事新編 

  是一部哲思性歌劇的創作


那多出來的一道跟隨   是 長短調在「吟唱」著

「光與影」的追逐

總是相依愛戀........。

影子的色彩   如果用印象派技法來抹彩

它的生命附著力樣態

是否

襯托出視覺「鏡」片語「本質」的虛晃?

彩色的影子


心眼兒     藏有豐富語彙     欲語還休


彩色的影子

披著魔鏡


讓人猜不透-是喜!是憂!


花花綠綠間晃動著「哀愁」的喜悅


因為看見!看見「它」的看見!

陰影向彩色的影子

告別


在原點停駐

觀!

可是叉路?

動物本能的直覺

曾走過?

不曾走過?


如果你不選 「曾走過」 也不選   「不曾走過」


那個影子代言眾生說

非黑即白

也許往那個「灰」前進


能找到主人的影子 。 


你是你自己的主人嗎?

彩色的影子 埋頭沈思  

也斑駁似炫爛的折射


亮照於無垠時空

大音希聲

大道無形



不知!好蓋!

就這樣      一再

回到原點



彩色的影子    尋找   本源..........。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42頁「串門子」到101頁

42頁「串門子」到101頁


赫拉巴爾在「過於喧囂的孤獨」此書中

 從第42頁蓋起的建築美學之思

我是這樣想著.........

42頁蓋起的「建築」


我讓「它」象徵性地「串門子」

到101.102頁....

那是曼倩卡的忍辱負重

很功利的「利用之愛」、有條件的愛...


像似   契訶夫那短篇小說

「掛在脖子上的安娜」式的反諷。


安娜的姿色本錢    勝過    十萬大軍

此書「過於喧囂的孤獨」

從p.42...作者視角從世界文化出發

一直痛心到p.101.102...

是嗎?


我怎麼這樣讀它

書中的「曼倩卡」  好像

亂世佳人電影    費雯麗的「郝思嘉」化身

挑著高眉   自我武裝  沒落貴族的高傲

高貴?    也待價而沽的物化

戰後....    

女人很堅強   演奏著「重生交響曲」


「祖國」是   為母則強!


這兩個段落是知識份子的自我的反省


雖想力挽狂瀾卻回天乏術

無能為力

那是這兩個部分書寫的「苦悶的象徵」 

  我總要讓它們   

串串門子     吐吐「快」啊!


「曼倩卡」帶著一坨大便的羞辱   

如果「曼倩卡」

作為一個美麗城市的象徵代號

布拉格建築外觀上「侵略美學遺跡、古蹟」   

是「祖國」是「曼倩卡」的代號名詞


她    它     屢遭    各國戕害式  蹂躪之疼愛

女人的愛

女人的美麗容顏   說著

是棄智的遺身


該怎麼    審美「她」   「 它」的美麗嬌態?


他山之石   可以攻錯


是否

我們能因為這樣的閱讀經驗

更加

增進自己的視野與省思


就看你讀出   幾層隱喻的意義。


讓 42頁到101頁   去  串串門子吧    

說說話兒


我們聽著......



那年討論過「瘋子」

那年討論過「瘋子」


是紀伯倫的詩

 摘錄自網路一段  po 文

原文:


It was in the garden of a madhouse that I met 

a youth with a face pale and 

lovely and full of wonder.And I sat beside him

 upon the bench,and I said,

”Why are you here?”

And he looked at me in astonishment,

and he said,”It’s an unseemly question,

yet I will answer you.My father would make of me 

a reproduction of himself,so also would my uncle.

My mother would have me the image of her famous 

father,and my sister regards her seafaring husband as 

the perfect example for me to follow. My brother

 thinks I should be like him,a fine athlete.”

“And my teachers also,the doctor of philosophy,

and the music master,and the logician,they 

too were determined,and each would have me

 bet a reflection of his own face in a mirror.”

“Therefore I came to the place.I find it more sane

 here,At least,I can be myself.”

Then of a sudden he turned to me and he

 said,”But tell me,were you also driven to this place by 

education and good counsel?”

And I answered,”No,I am a visitor.”

And he answered,”Oh,you are one 

of those who live in the madhouse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wall.”

- Kahlil Gibran, “The Wanderer”



翻譯

The Madman 瘋子

我在精神病院的花園裡碰見了

一個年輕人,他看上去面色蒼白,

人很可愛,富有奇想。

我在他旁邊的長凳上坐下,

我問:“你為什麼會在這兒呢?”

他驚訝地望著我說:

“這是一個不禮貌的問題,不過我會回答你。

我的父親想把我變成他的複製品,

我的叔叔也指望我跟他一樣。

我的母親希望我像她那大名鼎鼎的父親,

而我的姐姐以為她那航海的丈夫

是個十全十美的榜樣,

要我學他。

我的哥哥想讓我跟他一樣,

做個好的運動員。”

“我的老師依然如此,

要我成為哲學老師、音樂老師、

邏輯學老師

他們也都很堅決,

每個人不過是要我成為他們鏡子裡的影子。

“因此,

我來到了這個地方。

我發現在這兒

我的神志更正常點。

至少,我能做回我自己。

突然

他轉過來對我說:

“告訴我,你也是被教育和忠告

趕到這個地方的嗎?”

我回答道:

“不,我只是個訪客。”


然後他回答道:

“哦,所以你是住在墻另一邊的瘋人院裡的病人。



這是紀伯倫在書上的一篇  

散文詩歌


那時

在我的這本 「鯨魚與蝴蝶 」的  p.60  書頁上   

插圖邊邊兒一個小角落 

我    標注著


◎    不要跟瘋子討論「瘋子」

◎  不一樣的世界   站在不一樣的角度

       就會有不一樣的「解讀」


◎ 要活出「自我的生命意義」來

◎ 失敗的人是無法接受失敗的人


◎  當別人都棄你而去時   你更要「自我珍視」

     別把自己也搞丟了

▲▽

此刻


「我」跟     當時寫下這些字句的「我」

在做         對話


兩個時空的不同的我       說話時     

我旁觀著   一個我    兩個我    三個我   

越抽離地遠距    俯視


我更清明了嗎?

我在跟誰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