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5年8月25日 星期二

好暗黑的畫質影片

好暗黑的畫質影片

大家共賞這部「巴爾札克與小裁縫」影片,


怎麼是如此   好暗黑的畫質影片啊!烏漆嘛黑...暗矇矇


有人試著調整室內光線將簾子掀起....。


有人說這是因為要表現「文學啟蒙」思想

故意拍成「萬叢中一點」的效果


有人說可能是當時的拍片環境與技術條件較差些

片子可能是時間久遠

留下歲月的痕跡才會變成這麼暗沈的畫質


......反正跟我十多年前看過的畫質一樣「黑」


都過去許多年了,劇情內容忘得差不多

我只記得那些「知青」被思想改造時

上山下鄉那個

扒糞畫面......。黑暗!超不可思議


這是第二次觀賞

竟然片中的「調書袋」全看懂了

以前,對片中所談到的文學作品

只是聽過     沒讀過      也沒討論過.....


十多年下來,原來我們讀過這麼多本

討論過的書了....

此片中提到的


大仲馬「基督山恩仇記」、果戈里「死靈魂」

  杜斯妥也夫斯基「罪與罰」


福樓拜「包法利夫人」

     巴爾札克「高老頭」、「貝姨」


1907年諾貝爾獎得主吉卜林  

    斯湯達爾的「紅與黑」

羅曼羅蘭「約翰·克利斯朵夫」。紅樓夢文言文版

本草綱目水滸  聊齋.....

「破四舊」口號使曹雪芹、李時珍

羅貫中或是施耐庵(陳忱也寫過水滸續傳)

蒲松齡等文壇大師

竟然變成了

紅衛兵小子要修理的過氣「舊古」人物

「反動」的悲哀!


幾乎片中所說的

在1971-1974年期間

知青「四眼」的這箱藏書

    在大陸上是所謂的「禁書」

我們這群讀書會的好友們都涉略有5/6了

所以觀看此片時,即使畫質很黑暗仍覺得

字幕上秀出的書單很親切熟悉


有人問:「為何劇作家不給「小裁縫」名字?」


或許就像

俄國詩人「萊蒙托夫」

對「當代英雄」此書名的處置一樣

是對某一特定時代的「產物」

的一種總「統稱」吧!


有人提出另類想法



也許化身為第一人稱的

劇中人-馬劍鈴,當他在敘述

自己刻意埋藏在心底的那份真摯愛戀時


一旦他說出小裁縫的「名字」就「俗氣」了

對公開書寫說出「愛人名字」是一種褻瀆

沒有名字的一種職業身份

其實那種給人的想像空間

更具有朦朧「詩意」

觀眾就不會對「名字」的既定刻板成見

給「匡住」,而失去她的「美感」



拔牙這情節,寓意與影射頗詼諧


逗趣

羅明要小裁縫或是馬劍鈴

踩動「裁縫機」轉輪時,咖嚓聲轉出


背景音樂...


這「拔牙」行為的醫病關係互動

跟馬奎斯寫過的那篇短篇小說關於「拔牙記」

用來反諷獨裁統治的控訴

兩者的旨趣倒是挺相似的

臼齒、新牙的對比「拔」!「疼」

「小事件」是大時代的縮影

文明、文化、科技的日新月異....用音樂拔牙

再過個「三十年」,人們會用何種方式來「拔牙」?

照舊!或是已有新穎的「變化」!「變」多少



有人問:「馬劍鈴想為小裁縫找打胎醫生時

馬劍鈴他脫下那件毛背心的內裡

給醫生看的文字

是寫哪一部外國小說?」

應該是

羅曼羅蘭


諾貝爾文學獎的作品「約翰·克利斯朵夫」

此內文....

讓人想起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的

詩句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整部片子的基調



生命


鳳凰山即將拆建為「三峽大水壩」的

最後一次「中元節」,

小裁縫打胎所失去的「嬰靈」

是否在放「摺紙船」的水燈上「飄」.....

生命、風俗....的流逝!

愛情


羅明   、馬劍鈴在小裁縫的愛情世界裡的重要地位

為何小裁縫對這份愛情要決絕地「放棄」?

小裁縫忍心離開老邁爺爺「出走」

跟追逐金錢物慾有關

還是

精神自主勝利的勇氣

想要去看看外面的花花世界


是怎樣

小裁縫被兩位知情「改造思想」之後的命運

對她本身而言,她要如何剖析自己的這份愛情

情慾與理性務實的碰撞,她是浪漫過頭了嗎?


自由

片尾時,羅明說他在1981年時

去找過離家出走的「小裁縫」,她可能去沿海深圳

也有人說「小裁縫」去香港.....


三峽水壩的興建    淹沒了古蹟與羅明、馬劍鈴

對小裁縫的那段戀情.....

小裁縫具有自由獨立思考的能力之後

你說「小裁縫她最想去哪裡?」浪跡天涯!

她是否會在賺到錢之後回去奉養她的老爺爺?


「高老頭」此書的拜金與人倫之種種反諷

小裁縫能從故事角色中蛻變成「怎樣」的人呢?

開放式的結局,更顯故事張力

到外頭呼吸新鮮的「自由」空氣

如果她尊奉「女人的美貌是無價的」此信念


她還會繼續從事「裁縫」此技能來謀生嗎

.......


巴爾札克善於寫作一個大時代的社會寫實

這部影片亦然


於是,「改造」話題

進入我們的「討論」範籌.....


變了,時代在變,我們要如何「與時俱進」?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