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轉劣習的練功法
青少年時,記得讀過【富蘭克林傳記】此書。
當時翻譯書裏,有將他製作的【自我省察】小冊子列出表格。供讀者參考。
他做事情重在規畫與實踐。傳記文本有許多關於他是如何自我完善的方法。還列出詳盡的課表、計畫表。
摘錄:富蘭克林傳記~二. 自立門戶~
on
為了完善人們自身的品德,
他提出了13種應該遵守的德行,它們是:
一、節制。食不過飽;飲酒不醉。
二、沉默寡言。言則於人於己有益,不作無益閒聊。
三、生活有秩序。各樣東西放在一定地方;各項日常事務應有一定的處理時間。
四、決斷。事情當做必做;既做則堅持到底。
四、決斷。事情當做必做;既做則堅持到底。
五、儉樸。花錢須於人於己有益,即不浪費。
六、勤勞。不浪費時間;每時每刻做有用之事,戒除一切不必要的行動。
七、誠懇。不欺騙人;思想純潔公正;說話也應誠實。
八、正直。不做不利他人之事,切勿忘記履行對人有益的義務而傷害他人。
九、中庸。勿走極端;受到應有的處罰,應當加以容忍。
十、清潔。身體、衣服和住所應力求清潔。
十一、寧靜。勿因瑣事或普通而不可避免的事件而煩惱。
十二、貞節。切戒房事過度,勿傷害身體或有損自己或他人的安寧或名譽。
十三、謙虛。效法耶穌和蘇格拉底。
富蘭克林打算在此基礎上寫一部《道德的藝術》
來作為他未來的“道德黨”的基本信條,但其他的事務佔據了他的時間,他始終未能將這一寫作計劃付諸實施,也無暇組建他的關於道德的團體,然而他本人卻實實在在地照此實行過。
他製作了一本小冊子,每一頁寫上一種美德的名稱。
每一頁上用紅墨水劃成7直行,
一星期的每一天佔一行,每一行上端註明代表星期幾的一個字母。
再用紅線將直行劃成13條橫格,
在每一條橫格的左首註明代表每一種美德的第一個字母。
每天他檢查出自己在哪一方面有過失,
便在那一天該項德行的橫格內
打上一個小黑點。
富蘭克林決定每一個星期
對於某一種德行給予特別密切的注意,
預防有關方面的極其微小的過失。
這樣,“在幾個循環之後,
在13個星期的逐日檢查後,
我會愉快地看到一本乾淨的冊子了”。
富蘭克林很滿意他這種修身養性的辦法。他在79歲回憶此事時,寫道:“我的後代應當知道他們的祖先一生中持久不變的幸運,直到他79歲寫本文時為止,全靠這一小小的方法和上帝的祝福。……他們他長期的健康和他那至今仍強健結實的體格歸功於節制;他早年境遇之安適和他之獲得財產及一切使他成為有用的公民並使他在學術界得到一定聲譽的知識,
應當歸功於勤勞和儉樸;國家對他的信任和國家授予他的光榮職位
應歸功於誠懇和正直;他的和氣和他談話時的愉快率直應歸功於這些品德的綜合影響,
儘管他未能達到盡善盡美的境地。
由於他談話時的愉快率直,使他直到晚年還頗受人們的歡迎,包括年輕人也喜歡同他交往。因此,我希望我的子孫中有人會步我的後塵,取得有益的效果。
”
很清楚,富蘭克林之所以重視道德修養的培養,是出於實際生活中公私利益的需要,而不是虛無瞟渺地追求精神完善。正如他明白寫下的,“我們不能因為聖經禁止某些行為,就說這些行為是壞的,或是因為聖經叫我們去做,就認為是好的。
但是當我們考慮了事物的各種情況以後,也許正因為它們對我們不利,所以我們要禁止這些行為,或是正因為這種行為本身對我們有益,所以我們要去做。
”在他看來,人們之所以應當注意個人的道德品行,是因為有德行的人才能事業成功,諸事順遂;有德行的人去服務於公眾,報效國家,才能保證公眾福祉、國家利益不受損害。
這樣,他實際上回答了個人與推進社會進步的關係問題。 就在富蘭克林為自己制訂了培養美好品德的計劃,並為了個人利益,也為了公共利益準備實施的前後,他也提出了他第一項公益事業的計劃。
那是在1730年。當時,共讀社已經改在格雷斯家中的一個小房間裡開會了。起初,在一次會上,富蘭克林提議把大家的書籍集中起來放在聚會的地方,既便於在討論論文時引證書中的內容,而且每個人還可有機會利用其他成員的書籍,幾乎像各人擁有全部書籍一樣。
off
共讀社~類似今日大家所熟知的讀書會~
最近翻了一下,書名:『世界名人寫給母親的信』。正好翻到富蘭克林,就想起他在傳記裏畫的那些表格…。當時我好像也學他畫那種自我省查表的表格,還畫好幾張…。畫好表之後將那些紙張分送給同班同學…實踐看看。大家彼此激勵呢!
富蘭克林是美國偉人之一。他寫給媽媽的信中,提到他自己的兒子已經學做生意了。他希望兒子能勤勉工作,不要因為父親有錢而懈怠職責。他希望在他有限的生命裏,將自己賺的錢,全部花光。不留給子孫,免得他們懶散不勤勉。
他希望在他的大限來到時,
大家會說他:這人生命活得有意義。
不希望大家說他:這人賺許多錢…。留給子女…錢多多。
他所具備的品德、思想價值也正如是美國民族性裏的優點:
勤勞、儉樸、誠懇 和 正直。
有時一個人的影響力可以持續久遠。
我個人覺得
這股扭轉劣習的練功法對後代、後世人…此刻…仍是值得大家去效法的招術。
富蘭克林的13點遵守德行。跟東方《老莊思想哲學》或是《菜根譚》裏那些為人處事該守的原則方針也挺類似的。
存在主義之父齊克果說:與其知道甚麼?不如你做了甚麼?
知道是一回事。能真的身體力行,才是踏出自我完善的第一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