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9年11月15日 星期五

討論奧茲~~【歌唱】篇

討論艾默思·奧茲《鄉村生活圖景》

~【歌唱】篇



◎以色列年輕一代反戰,

是否要繼續繼承上一代先祖的建國精神,

他們正處於徬徨、游離、自相矛盾、

難下抉擇?的自我問號。

留下?還是出走?

◎文本裡那個沒具名的【我】在下一篇

《彼時一個遙遠的地方》的【我】

是同一個人嗎?如果是,

這兩個【我】關於

「近親淫蕩行為」有何相關性?

作者以「此」在象徵什麼?

◎p211在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

他們孩提時代的影子,

在有些人身上,你可以看到

那孩子仍然活著;

而另外一些人身上,

則帶著一個死去孩子。

如何定義這兩種人?


◎篇名〈歌唱〉的意象?

◎p207「我」為什麼會

幾次三番想去

自己大衣裡取一樣

不知道到底是什麼東西,

最後卻鬼使神差地進入了

主人家兒子自我了斷的房間?

◆通篇一再出現有

「不知道:那種無意識的行為動作」

很機械式反應,

作者很刻意鋪陳

是說那個【我】有從眾心理?

◎p206收音機廣播,

空軍的飛機炸掉了敵軍目標,

安全返回基地。對這一消息,

參加安息會的眾人想法是什麼?

你有什麼看法?

◆以色列人對已經習以為常的空襲,

無動於衷,照常笙歌宴客。

此態度說明了什麼「戰況」?

不用悲情看待戰況?

◎p201那個【我】為何老提他

總坐在「書架」與「金魚缸」中間的位置?

通篇一再重複此言語。

作者如此加強的用意何在?

你會如何來釋讀「書架」與「金魚缸」

的象徵意義?

◆「書架」象徵:傳統、死板死腦筋、聖經

只會承載死知識、智慧、傳播者....。

「金魚缸」象徵:脆弱、透明、

被侷限在一定範圍內活動、舒適圈、

被圈在一起

莊子與惠子的對答~~

「子非魚,焉知魚之樂?」。

那個【我】徘徊在兩股對立面之間。

那個【我】

也像是「亞尼夫」發出的死亡之音。

那個【我】也是指我們每一個人

◎p.200  亞尼夫選擇死亡的方式(

使用父親的手槍)及地點(父母的床下)

其中必定隱含了值得深思、

探討的因果關係。

『暴力與暴力互為因果,

報復與報復相生』?

◎請解讀P213:

「我受某種理念困擾,達莉雅盲目地順應我」

的含義?

◆亞伯拉罕·列文象徵代表「政府統治階層」。

達莉雅象徵代表「民間百姓

迎合角色從眾心理」。

亞尼夫象徵代表「年輕人反戰聲音,

有想法卻充滿無力感」。

◆p200亞伯拉罕面對16歲兒子的自殺,

自責未能即時伸出援手救他。

◎亞伯拉罕是個什麼樣的人?

◎為何這一篇的主角

是一個沒有名字的人,只是一個「我」,

完全不同於其他篇。

◆那個【我】像是在巡視再次俯瞰

整個特里蘭鄉村發生的人、事、物,

讓讀者再一次回顧文本的其他故事,

重整一下我們讀到了什麼?還記得什麼?

◎ 想起「檸檬樹」電影

那位巴勒斯坦寡婦種植「檸檬樹果園」

她控訴以色列國防部長要連根砍斷

她的檸檬樹果園」

理由是怕阿拉伯人恐怖攻擊時會躲在

那片檸檬樹果園中偷襲。此部影片也有

國防部長夫人

邀請諸多佳賓到她家過生日的笙歌場景...。

◎那個【我】大衣口袋裡所掏出的物件

幾乎每一件都有出現在其他的篇章故事裡

各具有其象徵意義。

讀者愛怎麼聯想都行,各自解讀

不過藉由這些物件作一拼圖

那些沒有主角的存在

正如「歌唱」裡「合唱」

不能有突兀刺音出現才和諧好聽


萬物皆有靈重視每一個人的存在!

重視每一件物品的線索

等待我們去摸索,去發現「真理」!

◎學學那位哈諾·皮文( Hanoc,Piven) -

以色列最好的混合媒體藝術家,讀者可以將

那個「我」大衣口袋掏出物件拼貼成

一個妳你認為應該是怎樣造型的【我】肖像。

肯定很有趣!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