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20年6月5日 星期五

聊聊「蘇東坡」文人

閱讀與討論錢念孫【中國文學史演義《貳》唐宋篇 】(增訂第五版)
【第24回】蘇東坡雄豪賦赤壁.李清照哀婉歎黃花
【第25回】黃庭堅題畫惹詩禍.周邦彥爭豔遭貶逐
聊聊「蘇東坡」文人
1.蘇東坡聰明絕頂,多才多藝,他的詩 、詞、散文、書法、畫等都有極高造詣,
為何在文學藝術上取得了極大的成就,但在政治道路上卻歷盡坎坷,受盡磨難?
2.我個人認為蘇軾的思想有受莊子之影響,而黃庭堅又是蘇軾愛徒,談談他們在文學成就以外的人生哲學,妳個人有何體悟?
◎蘇軾最經典的八首詞1、《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2、《念奴嬌·赤壁懷古》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4、《江城子·密州出獵》5、《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6、《蝶戀花·春景》7、《浣溪沙·簌簌衣巾落棗花》8、《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你會背誦哪幾首?許多人家裡的餐桌上的墊子,牆壁掛幅都有蘇東坡的詩詞。蘇軾精神已融入在家人生活中。

◎討論關於蘇軾考進士時,自己捏造的「堯與皋陶」寬嚴刑罰假典故出自此文章 「刑賞忠厚之至論」。
摘錄一小段~~~
《傳》曰:「賞疑從與,所以廣恩也;罰疑從去,所以慎刑也。當堯之時,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執法之堅,而樂堯用刑之寬。四岳曰「鯀可用」,堯曰「不可,鯀方命圮族」,既而曰「試之」。何堯之不聽皋陶之殺人,而從四岳之用鯀也?然則聖人之意,蓋亦可見矣。

蘇軾雖假造堯與皋陶這段典故,作者實則在歌頌堯帝的仁慈精神。

◎蘇東坡《食豬肉》一詩中:「黃州好豬肉,價賤如糞土,富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每日早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賞析《瀟湘竹石圖》真跡是大文豪蘇軾的繪畫作品。讀讀歷代收藏家的題跋,難得這些收藏家的有心了。
◎惠州一絕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不辭 一作:不妨)
白話譯文:
羅浮山下四季都是春天,枇杷和黃梅天天都有新鮮的。
如果每天吃三百顆荔枝,我願意永遠都做嶺南的人。

紹聖三年(1096)作於惠州,此題下有兩首,這裏選第二首。嶺南兩廣一帶在宋時爲蠻荒之地,罪臣多被流放至此。遷客逐臣到這裏,往往頗多哀怨嗟嘆之辭,而東坡則不然,他在這首七絕中表現出他素有的樂觀曠達、隨遇而安的精神風貌,同時還表達了他對嶺南風物的熱愛之情。

◎賞析《定風波》 蘇軾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簑湮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定風波」詞的故事: 蘇軾一生中所遭遇最大的變故,就是在他四十四歲那年,被人誣陷說他愚弄朝廷,並且時常寫一些諷刺朝廷的文章。朝中大臣聽了大怒,馬上把他逮捕入獄。 在獄中,他受到嚴厲的拷問,且動不動就被重重杖打。他自知沒有希望生還了,就寫了兩首訣別詩給他最親愛的弟弟子由。 誰知到當時的神宗皇帝憐惜他是個難得的才子,不忍心讓他平白死去,就命令臣子再重新調查這件案子。審辦的結果,蘇軾被貶謫到湖北,結束了一百三十天最悲慘的獄中生活。 由於他經過了這麼大的苦難,到了湖北,他的人生觀變得很豁達,這首「定風波」,就是這個時期的作品。 縱使一生都遭遇到挫折困苦,不過,「誰怕?」一簑湮雨任平生」等到煙雲雨霧都過去了,那不就是「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了

◎賞析「天下三大行書」之ㄧ的蘇軾「寒食帖」。哪三大?還有王羲之《蘭亭序》、顏真卿《祭侄稿》。《寒食帖》是蘇軾行書的代表作。這是一首遣興的詩作,是蘇軾被貶黃州第三年的寒食節所發的人生之嘆。詩寫得蒼涼多情,表達了蘇軾此時惆悵孤獨的心情。此詩的書法也正是在這種心情和境況下,有感而出的。通篇書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而無荒率之筆。《黃州寒食詩帖》在書法史上影響很大,洋溢著起伏的情緒。

寒食帖

蘇軾

原文: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支雪。
闇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須已白。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雲裡。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溼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塗窮,死灰吹不起。

白話翻譯:

這是我來到黃州的第三個寒食節了。每年都想要好好珍惜這得來不易的春光,但無奈春光總拋我而去。今年又春雨不斷,讓這一年之初濛上了秋天瀟瑟的氣息。原本應盛開的海棠花,也被雨打風去而散落一地。濃濃的香氣就如同在半夜遭人盜去一般了無蹤跡。就好像病起時早已髮鬚斑白的少年的青春一樣不復存。

大雨連綿不斷,春江水漲就要淹進門來。我的破屋如江上扁舟一般,飄流在水霧之中。在空盪的廚房裡煮些野菜,破舊的爐中燒著溼葦。看到烏鴉叨著紙錢,才知道又到寒食節了。想盡忠,但那皇天卻在九重之外;想盡孝,無奈祖墳也在萬里之遙。想學阮藉做途窮之哭,只可惜我那疲憊不堪的心靈早已死灰不復燃了。 近代著名小說家金庸曾說過:以暫時人物寫永恒人性。一個能引起眾人共鳴的作品,才算真的好作品,因為一個好作品除了能滿足視聽的享受,更要能深入人心、打動人心...。

書亦有靈、字亦有鬼,這幅珍品在滿清時逃過了火燒圓明園,之後流落到了東瀛,東京大地震時又被搶救出來,對日抗戰勝利後被外交部長王世杰從日本買了回來,後來又由其子以高價賣給了台北故宮,可說是一波三折,但最後總算能還諸大眾,讓所有市井小民皆有一親芳澤的機會。

◎節錄蘇軾詩中佳句~ (題西林壁)--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兩枝 春江水暖鴨先知 (春宵) 春宵一刻值千金 花有清香月有陰 (和子由繩池懷舊)~ 人生到處知何似 應似飛鴻踏雪泥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