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利時 安特衛普
可看到「尼洛男童和帕奇忠狗」的銅雕。
奧維達(1839-1908),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著名女作家,
她在1871年
從英國來到佛蘭德斯的安特衛普參觀,
為佛蘭德斯畫家魯本斯的祭壇畫所震撼,
於是在第二年寫出了
在西方世界
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佛蘭德斯的狗】。
近日,
我看了1999年版本
改編自奧維達【佛蘭德斯的狗】同名影片。
邊看邊掉淚。
電影改編跟原著作
在結局的鋪排上略有出入。
奧維達版本內容:
摘錄【佛蘭德斯的狗】內容簡介:
小村莊、紅磨坊、教堂鐘樓、
弗蘭德斯原野、男孩和大狗之間
一段生死友誼,
在比利時古老的安特衛普城傳頌著:
尼洛是個孤兒,
帕奇是一隻被遺棄的弗拉芒狗,
他們與老人傑漢相依為命。
他們一貧如洗,
依靠每天幫鄰居送牛奶進城討生活。
在安特衛普城郊
這個叫做霍布肯的小村莊,
在教堂憂鬱的鐘聲裡,
在魯本斯藝術天才的光照之下,
尼洛快樂地成長。
這一年,
厄運接踵而至:
村裡失火,
磨坊主懷疑尼洛;老傑漢在聖誕前死去;
尼洛送去鎮上參賽的畫作沒能獲獎……。
當全世界都拋棄尼洛的時候,
陪伴在他身邊的只有老邁的帕奇狗,
一條他從河溝裡救回來的忠狗。
男孩和狗,在那個聖誕夜,
相擁長眠大雪中。
而影片的劇情結局
是溫暖的,尼洛與生父最終相認了。
給少年尼洛的未來一線曙光。
試想在尼洛生活的時代,
比利時「聖母教堂」內
朝聖者如果想看
魯本斯的祭壇畫
是要收費的。
教堂裡平常時間
魯本斯的祭壇畫是用幃幔蓋住的。
魯本斯在比利時
安特衛普大教堂(聖母主座教堂)
有三件祭壇畫分別是
「上十字架」、「卸下聖體」、
「聖母升天」。
【佛蘭德斯的狗】影片頻頻出現
魯本斯於1625-1626創作
主祭壇是「聖母升天」壁畫,
充滿神蹟!
教堂內還有一幅魯本斯「基督復活」。
【佛蘭德斯的狗】故事
讓觀賞者更近一步認識「魯本斯」畫家
給後起之秀的啟發。
奧維達女作家生前養了三十隻狗,
她用行動力對動物作保育,
文風道出感人肺腑的人道精神。
為兒童創作的那顆柔軟心,也讓我想起
【小銀和我】此作品。
【小銀和我】是1956年諾貝爾文學獎
得主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的代表作,
作者帶著心愛的小毛驢小銀
走過市井的喧囂,
對它傾訴衷腸,
甚至引為知己。
詩人細膩的描繪飽含溫柔,
其筆下生動真實的鄉野生活,
對底層民眾的憐憫和同情,
以及與小毛驢純美溫馨的互動嬉戲,
都足以令人動容。
可看到「尼洛男童和帕奇忠狗」的銅雕。
奧維達(1839-1908),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著名女作家,
她在1871年
從英國來到佛蘭德斯的安特衛普參觀,
為佛蘭德斯畫家魯本斯的祭壇畫所震撼,
於是在第二年寫出了
在西方世界
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佛蘭德斯的狗】。
近日,
我看了1999年版本
改編自奧維達【佛蘭德斯的狗】同名影片。
邊看邊掉淚。
電影改編跟原著作
在結局的鋪排上略有出入。
奧維達版本內容:
摘錄【佛蘭德斯的狗】內容簡介:
小村莊、紅磨坊、教堂鐘樓、
弗蘭德斯原野、男孩和大狗之間
一段生死友誼,
在比利時古老的安特衛普城傳頌著:
尼洛是個孤兒,
帕奇是一隻被遺棄的弗拉芒狗,
他們與老人傑漢相依為命。
他們一貧如洗,
依靠每天幫鄰居送牛奶進城討生活。
在安特衛普城郊
這個叫做霍布肯的小村莊,
在教堂憂鬱的鐘聲裡,
在魯本斯藝術天才的光照之下,
尼洛快樂地成長。
這一年,
厄運接踵而至:
村裡失火,
磨坊主懷疑尼洛;老傑漢在聖誕前死去;
尼洛送去鎮上參賽的畫作沒能獲獎……。
當全世界都拋棄尼洛的時候,
陪伴在他身邊的只有老邁的帕奇狗,
一條他從河溝裡救回來的忠狗。
男孩和狗,在那個聖誕夜,
相擁長眠大雪中。
而影片的劇情結局
是溫暖的,尼洛與生父最終相認了。
給少年尼洛的未來一線曙光。
試想在尼洛生活的時代,
比利時「聖母教堂」內
朝聖者如果想看
魯本斯的祭壇畫
是要收費的。
教堂裡平常時間
魯本斯的祭壇畫是用幃幔蓋住的。
魯本斯在比利時
安特衛普大教堂(聖母主座教堂)
有三件祭壇畫分別是
「上十字架」、「卸下聖體」、
「聖母升天」。
【佛蘭德斯的狗】影片頻頻出現
魯本斯於1625-1626創作
主祭壇是「聖母升天」壁畫,
充滿神蹟!
教堂內還有一幅魯本斯「基督復活」。
【佛蘭德斯的狗】故事
讓觀賞者更近一步認識「魯本斯」畫家
給後起之秀的啟發。
奧維達女作家生前養了三十隻狗,
她用行動力對動物作保育,
文風道出感人肺腑的人道精神。
為兒童創作的那顆柔軟心,也讓我想起
【小銀和我】此作品。
【小銀和我】是1956年諾貝爾文學獎
得主
胡安·拉蒙·希梅內斯的代表作,
作者帶著心愛的小毛驢小銀
走過市井的喧囂,
對它傾訴衷腸,
甚至引為知己。
詩人細膩的描繪飽含溫柔,
其筆下生動真實的鄉野生活,
對底層民眾的憐憫和同情,
以及與小毛驢純美溫馨的互動嬉戲,
都足以令人動容。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