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告別與死亡的嚴肅性
閱讀媒材:觀看的世界~告別照 單元
在莫斯科墓園裡p177
費希爾:一名哲學家與死亡p183
方斯華‧喬治‧愛美莉:安魂曲三章p199
畫下那一刻p207
~~討論~~
◎你曾試著理解《死亡》和自身生命的關係嗎?文本中提及《天地之間,沒有任何東西有徹底完工的一天。》這句話給你甚麼聯想與頓悟?世界仍持續運轉著…參加葬禮的人每張臉都拉上了門…私密的與某種古老的必然命運交談…。
死亡是每人必經之路。
一個完整之人或是說完整的人生。必須加入也必然要加入【死亡】此元素,才算大功告成。
◎用攝影拍告別照是一種呈現告別的方式。用文字描繪書寫雕刻告別照也是一種另類的呈現方式之一。天啟異象的警告?信仰懷疑主義?回顧歷史以便提供願景是令人難以忍受的嗎?
◎自我懷疑與好幾個自我拉扯著…拔河著…將川端康成的抒情歌與奧維德的變形記那種形而上的哲思兩相對照下,原來東西方看待生命流逝時的感悟,竟是同出一轍。窺見人性的共通性是不分種族膚色的。
變形也吧!移情也吧!只不過是用語辭彙差異而已。是嗎?
正好去歷史博物觀參觀過米開朗基羅所雕刻的【聖殤】。
哀痛喪子…。
討論為【理想】而死與單純的愛戀這件行為。其兩者本質上到底有何差異性。
此時
激情與所愛之人的討論又再次被提起。一些雕像總是望向遠方…是未來是期盼…更是前瞻性地~像似一尊臥佛…。
◎方斯華這短文讀來…………社會主義作家的書寫〈其用何種角度為出發點〉與看世界的方式?真的與在資本主義長大的讀者一路讀來,在我看來兩方的思考點,往往差異性是極大的。你的、我的。為什麼要強調的是所有權這問題?當你的、我的被強調凸顯出來時,背後到底代表甚麼意涵要讓人去思索。小人物的想…。
而喬治這篇小人物描述說喬治英年早逝,讓馬汀娜這麼年輕就守寡,面對後繼無人的現實情境…這樣的死亡告別…對年輕女子是多麼深沉的絕望呀!
這篇
談希望!也談絕望!太不捨!
讀愛美莉這篇時,像是家族魔咒般…十七歲的年輕女子的愛戀…晚輩一再拷貝上一代的悲情…於是未婚生子與自由選擇題在討論場域裏發酵著…是是非非、生生不息…而宗教給予的約束力也就暫拋一旁安眠。
◎母女關係要如何營造善的循環?
◎【畫下那一刻】以表現主義畫家科克西卡的教學方式來破題。討論莫內畫下病榻上垂死老婆的素描。莫內的心境是如何?。
賞析
維梅爾內心投射所畫下的台夫特風景。那黑白的素淨散透出典雅氣質~深入探討觀看經驗。
討論文本中所談及的攝影照片、素描關於時間的中斷與包含對觀看者各具有何意義?
時間元素一旦參與到作品時,
大家試著
揣摩作者要表達的心境是甚麼?臻至永恆與不朽?
就如同文本中作者對已逝的父親的追憶。
他用素描的方式將父叫魂歸來…讓那幾張對父親的素描像過濾器般…
往後,拉出對父親的記憶。
往前,則投射出一張不曾改變卻日益熟悉的影像。
文本中說:『父親回來了,他為自身死亡影像賦予了某種生氣。
…父親不再是一張死者的臉,而是父親人生的不同面向。…』
素描是一種媒介。
當我們用文章在書寫悼念文時,與已逝父親的關係…
往往也是在書寫過程中,更清晰明確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有過甚麼樣的人生?
你跟他的互動記憶有哪些?他留給你甚麼樣的精神感召?
往往也是在書寫過程中,更清晰明確父親是怎樣的一個人?他有過甚麼樣的人生?
你跟他的互動記憶有哪些?他留給你甚麼樣的精神感召?
媒介是可以將已逝的親人…讓他重生回到你的身邊來…。
是移情是轉化也是變形就像那一首川端康成的抒情歌。
~是意境~時間延展……。
是移情是轉化也是變形就像那一首川端康成的抒情歌。
~是意境~時間延展……。
招魂的告別式…說著生生死死…。
◎未曾說出口p215
有人解讀為:是否那幾年的約翰‧柏格可能狀態?他已經是萬念俱灰…面對兩位好友的死亡…他自己也想到
自己可能的死亡?
自己可能的死亡?
故:【未曾】添加許多神祕色彩!有
來不及、說不出、沉痛的多重意思。
來不及、說不出、沉痛的多重意思。
他與他的好友們!
是否有受到甚麼樣的勢力的壓迫?他可曾失望過?無法脫離一個先前歸屬過的政黨團體?…。這詩境總是迷樣般謎中謎…。解碼也就更充滿趣味性的悲涼情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