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詮釋~深邃之眼


詮釋~深邃之眼
莫言那則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蔔。對詮釋~深邃之眼?是前瞻?遠見?還有大海的深深不可測《澈》…。
問:為什麼此文章要取名【透明的紅蘿蔔】?莫言原先所取的篇名是【金色紅蘿蔔】,莫言的上司為此篇小說改名為透明的紅蘿蔔】。
從金色到透明的更動,此過程可以提出的詮釋想法是甚麼?
如果你閱讀完此篇時,除透明的紅蘿蔔】、【金色紅蘿蔔】這兩種命名之外,讓你重新為此篇小說命名時,你會想到甚麼樣的~文字的組合意涵?
莫言說寫此篇時,他做了一個紅衣女子的夢之後,筆尖順著字跡就很自然文湧…。兒童視角發端於【黑海】這小男孩那深邃的雙眼,那樣的視界,自成想像中的夢幻自然景觀。
從文字的跳舞旋律,因腦神經連結關係,遂浮現出海涅的詩【乘著歌聲的翅膀】。孟德爾頌為此詩篇譜上優美的樂符…………。我長這麼大還沒見過打鐵行業,甚麼風箱?那些場景的描述讓我想起【詮釋】與【代溝】問題。
所謂的共鳴?應該泛指共同的生命經驗吧!
此篇小說所營造的景況…對我而言,超級陌生。更是無法理解。
黃麻頂端隨風起舞著海波浪,太陽照射下那亮晶晶的光點讓【黑】無所遁形。
讀者的層次往往也只能讀到表象景緻,黃麻底下藏著甚麼東方含蓄的情愛,讓許多讀者回歸到自己的想像空間。
留白,不寫明,點到為止的帶過…。
像似古時的文人畫般有一種意境讓人回味。猜一猜。沒個準答案的迷人。
大人對小孩的懲罰適切性,是否有虐童?那是看完此篇之後,此階段心境的我的反省。大人對小孩的懲戒,對小孩有多少正向影響?負向影響?甚至爾後此孩童的人格形塑可能朝哪個方向發展?真的給我許多反省。
儘管此篇書寫是令人難吞嚥的文章,字的排版又非常小號,無法一口氣讀完它,
讀得有一點兒痛苦。
要分階段閱讀,要讀好好久…
在似懂非懂之間想像著文章的詩味…。
共產主義公社的慘狀?即便是在人間煉獄,
那美麗圖想的重現?竟是要不得…找不到!唯一之美!
一幅美麗圖象也只能夢中求。
物質貧瘠下,活著!是靠精神領域在支撐。無限悽苦的消逝年代呀!

真巧!

深邃之眼?
對眼睛的描述…。在讀歐文‧亞隆~【當尼采哭泣】第四章時,作者也對尼采的眼睛有一番刻意的描述。
成人視角來對一雙眼睛做品評。
問:除了影片觀賞、圖畫、照片之類…。在你的生命當中,你可曾真的接觸過
所謂的【深邃之眼】?
別搞錯!
不是
一定要雙眼皮的,也不是桃花眼。更不是甚麼瞇瞇眼、鳳眼…。
深不見底、有靈性、有靈魂、有思想的【深邃之眼】。
而此雙眼睛是讓你印象非常深刻的。要跟你有所互動的。
也許此雙眼睛只是活在他自己的世界中也說不定。
有嗎?
那雙深邃之眼,在你的生命當中,放電了嗎?
電到讓你有一顆清醒的頭腦了嗎?
放電的眼的詮釋!必須排除
愛情潠項、愛情因素。
純粹只是思想!
一套自己的想法!
有看過接觸過嗎?想想!那是一段甚麼樣的故事。
歐文‧亞隆~【當尼采哭泣】第四章p.80-p.81
關於【詮釋】、【詮釋者】有一段布雷爾與尼采的對白。
談及內容
說到:
on
尼采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家有強烈的興趣。尼采浸淫在這些人的作品時,發現回到原典的重要性。
詮釋者永遠是不忠實的。
並不是說這些詮釋者他們的不忠實是故意的。
而是說他們無法踏出他們所處的歷史架構,同樣地,他們也擺脫不了個人經歷的框架。
………………………………
如果所有的詮釋者都受縛於個人經歷的框架,你本身要如何脫離此限制?
……
一個人要確認此種限制,由遠處來觀看自己,
……
讓自己更有洞察力

   Off

我以為抽離自己,可以讓自己更客觀去看待一切所發生的人、事、物…所謂真理…的整體全貌

對唯心論哲學家也是【愛蓮說】的作者,理學的開山鼻祖-周敦頤,他寫過
【太極圖說】,
他的思想體系影響他的學生兩程。後續發展…朱熹更是集理學之大成。
人稱周敦頤是第二個孔子。
今日
論語的注釋。我們讀的所有教材都是透過朱熹的詮釋來了解【論語】的。
每一個時代
對一部流傳久遠的經典名著,都有其適用性的詮釋。褒貶爭議與原典之間何嘗不是
【詮釋】與【代溝】問題在角力。外在表象與實相或是內在精髓?仍是各說其是

就如同
我們很難讀懂或是詮釋深邃之眼?
透過我們雙眼所
看見的世界是甚麼?
在思想奔馳的長途中可以有多深多廣…?一部作品總是說著一個時代的故事。
後人要理解古人,免不了那距離感
是不如親身經驗的真切感受的。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