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疑!
作者為什麼要將【阿Q正傳】寫錯?
那些個注釋的【點】糾正文本的訂正,引發讀者想就《部分、局部》作一探究。
1.
故意寫錯文字?寫錯資訊?寫錯…???的背後意義。
試想:a.藉由這樣的書寫故意刻劃時代感~橫切開那個民智未開的事實面向。
b.為阿Q正傳的立傳人。寫傳者也不怎麼高明嘛!才會選
此人-阿Q題材來寫傳。那可是作者的自我解嘲?高度反諷的藝術化?
2 新舊交替的文字用語頗雜。官話、地方方言…甚麼樣身分的人會說甚麼話的一致性~相關用語…。
試想:將【文化意象】帶入的想像。連虛構的名稱、情節鋪陳…都充滿
一股顛倒是非…的反諷。時而用阿Q此人的視角來看
外在環境的變化。有時又將左傳、孟子、尚書、京劇劇碼…一些
文言文 穿插在其文本中。
引發讀者對
【白】的變化性?產生時空轉換的錯覺。
如:白舉人的白姓~舉白旗投降~的相關意象寄託。
趙匡胤與鄭子明這齣劇。阿Q所唱的戲的句意。這部分一再出現。
作者想說甚麼?這段鋪陳有何目的?是主僕關係的弔詭?
就像趙太爺與阿Q這層關係的誤!
京劇臉譜畫【白臉】是指奸詐之人。那麼!
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
這世界是讓人看不清的。
◎小尼姑罵阿Q:絕子絕孫。
罵人的背後不就說出佛門 這小尼姑也造口業。阿Q偷籮蔔被老尼姑發現,這老尼姑並未救濟阿Q這窮苦人家。
光是這兩點,足見作者對宗教方面是持
批判角度的。
土穀祠與道寺這些民間信仰的白描,正烘托出世道-只有外在行事儀式並沒有修心仁心這檔事
。
◎【阿Q正傳】有改編成影片。當阿Q沒喊救命沒唱戲被處決了。這部影片旁白末了加上文本沒寫的:
阿Q並未絕子絕孫而是多子多孫。用現代眼光看阿Q。這有後?無後?對已逝死者阿Q又代表甚麼意義?
找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