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續比較~二~
如果你同時期看同樣的素材時,儘管都是一樣的故事內容,但是要用甚麼管道方式來呈現給讀者觀眾?其感受性、接收度的差異性是頗大的。
那是【做比較】好時機。先看書後看影片;先看影片後看書。這順序得你自己親自去感受、去經驗,方有所得。
有時是這片子太好看了,去翻翻書本是怎麼寫的?有時是書本真是好看極了,去瞧瞧人家是怎麼改拍成電影的?
在同一期間一起去看兩種不同的呈現主題方式模式,這種嘗試我覺得能更深刻去探究主題軸心,不管是怎樣的作品,只要是搭配推出兩種表演形態不同的文學效果、戲劇效果。都是一種強化作者他到底在講甚麼事?那樣明朗凸顯幾項重點的濃縮精要,你能更清楚作品的精髓在哪?不管是有無寫出或是演出,你自己都會感覺出哪裡完美?哪裡不足?
你常常這樣做…將同一素材看下去…………心中自有譜。終有全觀的自我提升,你的閱讀與觀看會躍昇為一種高度去俯視種種的【變異】細微處…。那是自得其樂的滿足!你就是會看到別人沒看出的【點】。一個人會有獨異見解,其過程都是如此演化的。
文學之美滋養影片內容、劇情的內涵,平面文字閱讀與化為具像畫面之後。是加乘效果?抑或失真有糟蹋原著之嫌?
總是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被你OS自作評斷著………。
就拿
法國的巴爾札克與俄國的來蒙托夫的作品為例。
法國大文豪-巴爾札克 的那篇【幽谷百合】小說,像是一首長詩篇。
柏拉圖式的愛情情節有非常優美的好詩句來襯托情韻深深。
我是先看影片產生閱讀原著的動力的。
電影名稱:【幽谷百合】
導演: Marcel Cravenne
上映日期: 1970-05-05
又名: Lys dans la vallée, Le
因為此片拍得真美真是詩意…,那時我竟升起迫不及待想看原著是怎麼寫的衝動。
而
俄國大詩人-萊蒙托夫 的作品,也有幾篇被改編拍成電影的。
譬如:
有一部是
電影名稱: 【當代英雄 】ГЕРОЙ
НАШЕГО ВРЕМЕНИ (1965)
導演:斯坦尼斯拉夫·羅斯托茨基
主演:弗拉迪米爾·伊瓦紹夫 /
Aleksei Chernov / Svetlana Svetlichnaya
另一部是
電影名稱:吟游詩人 Ашик-Кериб(1988)
上映:1988-10-01
我是讀過來蒙托夫的詩,好奇人家會怎麼拍它啊!瞧瞧去!
◎你的心中自我一把尺,會去品評…。
你自然會有看法的,那些看法都是跟你的成長背景、大環境、
養成教育息息相關。你也要常常去省視自己,
你怎麼有這些認同與不認同?的諸多想法。
這!
會讓你去看到自己最深層的自己,而更能認清自己。你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