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4年11月2日 星期日

果肉&果殼

果肉 & 果殼

果肉被果殼保護著    它躲在溫暖裡面

讓人看不見      藏著「內在美」

那位「介入者」

即將完成一項「完美的動作」

剝  剝   剝!我要去剝它的殼

脫皮

有如在進行一件藝術作品般地

精雕細琢-「動動手」

類似

有深厚內功修為者   他必然   會開啟「慧眼」

進行

「玉不琢不成器」的過程

搬出   偉大的藝術家   坐鎮

米開朗基羅    自己說

他只是把    石頭內    那些不必要的雜質    去除

敲擊  催生    看見模型影子雛形      再加把勁

找出美感    黃金比例


那尊「石雕像」就誕生了

已經    隔      好久了 .....   

那日     在

吃菱角    吃螃蟹      的    當下

    玩鬧   吃喝中

有人   竟然可以

完美切割   「果肉與果殼」    剝出   它的完美體態

!是亮晶晶元寶     是白皙皙的美腿


這人    喜孜孜


說     看啦!

如此完整....   如此完美....


    無一絲 縫隙        無   細微的裂痕



自稱

啊      我取出  

我巧奪天工   剝出    

如此「完整美麗」的「內在美」來


簡直是「超有成就感」的


此人

真是    自我感覺良好   啊


小小成就     自我滿意     那份  知足安詳靜謐神情


很具童心啊


滿意自己的「一個動作」

能  一個人   自我遊戲來著.....   

「樂呼呼

算是   完美主義者


真人也




玩具的比喻

玩具的比喻

我這樣地「找時間」來個    哲學之思

是誰說過的?  

反正有專家這樣說過      就是

「哲學就好比一本書的目錄   

而科學就是具體的內容」

發表「相對論」的愛因斯坦說

「哲學是全部科學之母」

這會兒

我認知

「充實的感覺」覺得時間流逝地真是「過快」

無聊  無趣   難熬    的時間   就會覺得  「度日如年 」

怎麼時間變成

老公公

老太婆了      走不動了     慢半拍


全身乏力     一點活力也無   

更甭提  有精力充沛時分


是達利那軟趴趴的「軟鐘」把

時間

變成溫柔的平躺美女     融化了所有硬梆梆的

「科學」威力


「找時間」



西元1883年   六月底到七月初     

尼采是在瑞士的希爾思 瑪麗雅  (Sils-Maria

 完成了「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卷二的書寫


那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的卷二  27「有德者」

p.135

ON

「噢   我的朋友們 

但願你們的「自我」之於你們的行為

就像是一個母親對她的孩子所表現的一樣


讓這作為你們的道德之信條 

OFF


那句  語出「禮記   中庸」的句子

「知恥近乎勇」

是  知道羞恥並勇於改過者

對改過自新者     的一種  讚賞    推崇

人啊    可取之處   是    要  「自愛」

愛惜自己的羽毛


  尼采他自嘲說

他自己把人家的「道德公式」取走

還取走  人家的道德所最心愛的玩物

尼采直書自己已意識到

p.135最後一行   

ON

「現在你們就像孩子般對我生氣」

OFF

文本中說    大浪把玩物捲入海底   大家悲傷而泣

闡明著尼采自己的哲思    有如

 後浪推前浪   的 道理

新時代  要有新思維    我們要「與時俱進」

要大家知曉   接受   人才輩出 

後浪推前浪    的時代     

接受     新浪潮   所帶來的   新思維

我們在共讀  這段落時    大家也感染了

尼采所使用的   口語     很稚氣     純真   可愛呢



他說


當你們看見

大浪也帶來  新奇貝殼     給你們各種斑彩絢麗

的新奇貝殼      你們就會     笑顏逐開


好貼切的比喻呀

「玩具」這詩篇

——泰戈爾所作     

泰戈爾1886年,他發表《新月集》 

(1913)出版此詩集       泰戈爾也因   此詩集

得到諾貝爾文學獎 

尼采與泰戈爾     他們似乎都在差不多的時間     裏

對「玩具」 比喻產生    書寫上的默契

on
「                 玩具
孩子,你整天坐在塵土中玩著一根斷掉的樹枝。

  我微笑地看著你玩著那根折斷的小樹枝。

  我忙著做帳,一個鐘頭一個頭地  累積著數字

  也許你看我一眼,想著:多麽愚蠢的遊戲,

竟把你的早晨給浪費掉了!

  孩子,

我已遺忘了專心致力于樹枝與泥餅的藝術了。

  我追尋昂貴的玩具,收集大批的金銀

  你用隨手所得創造了你歡樂的遊戲,

而我卻耗費我的時間和精力,

  在我永遠也得不到的東西上。

  我在單薄脆弱的獨木舟上

掙扎著要渡過欲望之海

  而忘卻了我也是在遊戲。」

OFF

社會化的大人      愛玩金錢遊戲

你讀到泰戈爾的中心思想了嗎?

孩子的遊戲和"我"的遊戲有什麽不同?


孩子的遊戲單純快樂,

而我卻忘記了遊戲本身的意義

            成年人的我們

汲汲營營地    耗費   許多時間   許多金錢

在追尋那無用的東西。

機緣到了嗎?  是時候了嗎? 

找回你那顆「赤子之心」吧

去創造趣味性的生活吧

有趣的遊戲     時間?      歲月匆匆已過      


想想 好玩不? 




2014年11月1日 星期六

一種內化書寫

一種內化書寫


尼采對他所心儀與反覆哲思 的哲學家的

一種內化書寫- 一種尼采對前人的致敬方式


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卷二

23   持鏡的小孩

你會與以磨鏡片為生的斯賓諾莎Baruch de Spinoza

相會     想著斯賓諾莎主義」跟此篇有何相應處

關於「愛之河   一條河 」   p.119最後一行

不禁讓人又會把「暴君焚城錄」電影裡

那位尼祿老師-賽內卡


這位哲人從容之死的場景      想起

尼祿暴君      在得知他的老師-賽內卡的    死訊後

他用好一只很精緻的「盛淚杯」去接

為老師之死    所掉下的兩滴淚

尼祿說

一滴為你     一滴為我

黛博拉蔻兒影星這位氣質美女   飾演    基督徒

教徒以「畫一條魚」

作為他們教友之間的「通關密語........」

話說

成就大帝國之思


尼采的「愛之河.........    這段書寫  」

讓人看見自己的     可為與不可為之處   

那種的意志與決心


讀  賽內卡哲人的故事     會使人間接

連結到

希臘人與波斯人的戰爭

波斯大帝國的國教是祆教    

 祆教   創始人就是「查拉圖斯特拉」

尼采用查拉圖斯特拉這個波斯名而不用希臘名

真是饒富深意


話說

波斯大帝國的建立者-居魯士大帝

他將擴張帝國領土的計畫暫緩

因為他要詛咒要報復    這條Gyndes河太湍急     

此河讓居魯士大帝  非常非常傷心地

失去他最心愛的那隻「白馬」

居魯士大帝親眼目睹Gyndes河發威

他的心愛白馬失足摔倒於此河中

溺斃

痛失愛馬    的波斯帝國君主   居魯士大帝

他發下豪語  一定要將此河改變容顏
  
並且信誓旦旦地說

爾後所有經過此河的婦女們     

只要稍微撩起裙底就能經過此河

果真

他用去半年時間    要所有的士兵   

群策群力  合作無間  去   開挖此作惡之河的支流




這條Gyndes河的河流

改變成     三百六十個水流道   流向    其他出口......

說到做到的波斯大帝    他所建立的帝國

隨著子孫們   過慣安逸   享樂  生活  

 將士們 

個個驕縱   豪奢習性難改    

與敵作戰     還要攜家帶眷的   十多來個家奴

侍候於左右      當官的當將  當帥者   

還時時    要稍歇會兒    撫琴娛樂  唱唱跳跳一番

終毀於     亞歷山大這位征服者

當然「祅教」這宗教    

作為波斯大帝國的國教      也跟著沒落了

武力    往往  摧毀    當地的文化    是最無情的

幸好    亞歷山大   這位武力戰勝者    

是個有國際視野的人       兼容並蓄

尊重   他所侵略的波斯帝國     他們古老的文明   文化

一個「愛智者」   跟    野蠻屠殺者    自是不同

此祆教雖沒落   卻未被全部殲滅 

尼采對   他-查拉圖斯特拉    這位創教者 

自然會產生      同情之心 


尼采用他的國際視野   當然也在思考著    

 全人類    如今將     何去何從

你現在的作為    即將   對    後代的子子孫孫

未來的全人類

產生深遠的影響力.......

那麼

你現在會怎麼做「一個人」


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卷二

24   在快樂之島

你會與

以自我比喻為接生婆的蘇格拉底相遇


蘇格拉底相信人們最好的生活方式

就是專注於發展自己的本能,而不是去

追求物質的富裕。


檢視蘇格拉底提出的問題和其答案

「…什麼是敬神,什麼又是不敬神?」


他指出

助產士由於年齡過老而無法生育,

而從來沒有生育的婦女

是不可能成為接生婆的;

因為一個從沒生育過的婦女

不可能擁有那樣的親身經驗,

同時也不能判斷

何者才是有價值的嬰兒、

而何者應該將其扔至山腰拋棄。

為了衡量這些因素,

接生婆必須同時具備生育的經驗和知識


蘇格拉底   道:「

他比其他人聰明的地方

僅只在於

他承認自己什麼也不知道。」

蘇格拉底的智慧

使得當時那些被他質疑愚蠢的雅典政治人物

轉而對付他,

導致了ㄧ場不敬神的審判。



尼采的查拉圖斯特拉卷二

24   在快樂之島    文本中

你會

想起      達利的軟鐘        來個    藝術賞析   一番



卡謬所寫的那篇「薛西弗斯的神話」文章

拿出來再讀讀

卡謬    談到   薛西弗斯  雖被懲處    他比他的石頭

卻更是堅強的一面......

此文章會讓你去想一想       

薛西弗斯 他是   快樂的嗎


類似

「魚在水中游    快樂嗎

你又不是  魚本身    你怎麼知道魚兒  快不快樂呀?」


喜悅

不是來自成功而是來自於

努力的過程


如果太在乎結果    那麼往往會導致失敗


薛西弗斯一樣搬運大石頭上山

去做   就是了.......

讀尼采字句裡的背後

讀尼采字句裡的背後-那些的知識背景?

一句一句來釋讀

先來解一解  這句   在

尼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卷二    26   傳教士 p.129

最後一行   內文是

ON

他們的信仰如此命令

「你們這些罪人    跪著爬上階梯吧」

OFF

有人    問 說      這

跪著爬上階梯吧      是什麼意思啊

課後繼續   用功

正好讀到  

 孟若的短篇小說  那篇「某些女人」這則故事裡

有提點一下   那位十三歲的第一人稱的「我」

那個幫傭小女孩   提到 

 義大利小說家Alessandro Manzoni 的「約婚夫婦」

還說   這本書    真是難懂     


書中以小女孩的視角嘛     內心獨白著

她是    吃不到葡萄   說葡萄酸



老女主人-小桃桃   這老夫人不讓她碰這本


艱澀難懂的書        來個自我合理解釋



經過我幾次的追蹤驗證   發覺  孟若的取材靈感    

會從她在文本裏   有提到的   那些經典文學作品中

提取所需的創作元素

再加進一些重要的「故事新編」創意  

以便符合她構思出來的「新創作」

真的


我很認真

「約婚夫婦」稍微瀏覽一下

看來

有書籍   有電影   電視   連續劇   也有  歌劇版


真是豐富極了

才瞄那麼一眼

影片中

正好出現一位   殺人    負傷  療養     過後  

他仰望     耶穌神像     深深懺悔 

這位穿著    修士的黑袍

他真的是    跪著爬上階梯    去見天主教的高階神職人員


犯罪者     要如何懲處呢

在查一查

查到    法學階梯    摘錄如下

有位    說法學者    這樣說過

ON  

大家看看在《法學階梯》的第一頁,

羅馬人的法律淵源分為七種,

一個是法律、

平民會決議、

元老院決定、

裁判官的告示、

法律家的解答、

還有習俗等,

都是按立法主體進行分類的。

習俗是一種不確定的立法,

是大家的共同行為立法。

...........................

所謂的法典編篡從某種意義來講就是

對無序狀態的一種克服,對於無限的一種征服。

...........................

曼佐尼1785-1873是一個意大利作家,

他寫了一部很有名的作品,

叫做《約婚夫婦》


在《約婚夫婦》

裡面,

他是這樣寫道的:

“所有的教士,不管是世間的修士,

還是修會的修士,都不

受民法管轄;而且跟他們居住的地方

也享有豁免權。


”這裡的立法意思

這裡的民法

就是古代的兩分法嘛,

一個是神法,

一個是世俗法。

這裡的民法是世俗法整體

不是部門法的民​​​​法的意思。

教會的人受教會法的管轄,

俗人受世俗法的管轄。


    OFF

他們的信仰如此命令

「你們這些罪人    跪著爬上階梯吧」

此刻   終於    體會    又深一層了

最高的法律   就是一個人    的道德良知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凡事「反求諸己」


修養你內在的這顆「心 」      自可

端正你外在的行為準則

尼采在此文「傳教士」篇章裡的批判性說詞   

是有夠犀利的

難免       會得罪一大票人   

眾人因此群起圍剿他   也自是必然預期的結果啊


仔細想一想    尼采很勇敢的點出 傳教士們 的要害

不被視為     瘋子   才怪

真話的人    討人厭    肯定是第一個倒大楣     

被眾人開刀修理的

看眾的人    人云亦云      他們準沒事    跟著照做 就是

有些人   最會馬後炮       他們最會這一招   媚俗

而    往往那些  先驅者

是要    忍受被孤立的命運

讀到「同情者」這篇

如果你沒有親身經驗過      

你是無法體會尼采的肺腑之言

用我們的話    來說     就是「不食嗟來食」

阿德勒  說過  那   自尊心很強的人   其實是 自卑感在作祟

自尊與自卑      令人兩面「思」

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你在讀尼采的東西時     會不時   跑出   東方的古訓來

所以   世間的哲理   那些「至理名言」   都是  互通的

尼采隨便寫幾個字句     其背後的背景知識那些典故

真是多多啊

就像

「獅子吼」這句   也讓人不禁想到楞嚴經的故事

那位啞女突然開口的神蹟   使那部由手臂所取出的

梵文楞嚴經書 

用人乳   洗出  字跡來      唐朝房融 宰相 

還專設處所    仔細   譯經的  種種事蹟........

孔子說   「   朝   聞道      夕     可死」

有時    我會    想像著

尼采是讀了    我們東方哲學的書     在他的困惑  求知

理解中     漸次地   已內化為他的「新作」精髓


東方學者專家們  再從尼采的書    翻譯過來    

給東方 讀者們     閱讀


這「一來一往」的結果

難怪     我都覺得   這些道理    怎麼都這麼超像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