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6年9月25日 星期日

驚嘆號狂想曲!

驚嘆號狂想曲!

山谷裡的呼嚎,迴響

媽媽生小孩,一陣長痛一陣短痛。

韓版神話
熊吃了大蒜和艾草變成人

日本無賴派作家-太宰治說: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長空下的獨白
催我落凡是無奈。

梵谷橋 ~ 畫「吊橋上」

思念原鄉的人的水上倒影,飄飄蕩蕩

孤立的剪影掉了尾巴

看不見的“握手”有k人一棒的社交手腕

飛毛腿就近跑來看跌一跤的跛腳斷腿

清朝的殭屍踩空被抓了小辮子

寫毛筆字滴下墨汁的嗚嗚!污點

長短調音符劃破天際

相親,說長短腳話

戀愛中的人跳「雨中曲」踢踏舞
頓腳阿比!

孤傲、卑微的「俯視視」
入鏡「大國民」電影

鋼琴上黑白鍵流洩的變調,
是誰將它們「調包」?

精采人生
渴望
驚嘆號找替身分身化身
逆襲「演出」!





找原型!

找原型!

為何要去找書中虛構人物的「原型」?

妳為何說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小說裡的

「史崔蘭」,

那位「史崔蘭」就是

指「高更」的原型

認真的讀者

還真以為

有個「史崔蘭」的畫家

刻意去找史崔蘭的畫作呢!哈哈


德國作家  湯瑪斯·曼

在1929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他在1901年發表

布登勃洛克家族:一個家族的衰落》,

可說是一本作者本身的自傳,

書中寫了400多個人物,

一經發表便風行歐洲,

是德國人最愛讀的十本書之一。

有「德國版紅樓夢」的高評價。


書中的人物的「原型」有心人

還找出了

一本真實人物「對照表」的原型專書,

供讀者追真實內幕。

有意思!

來過台灣的尤薩是馬奎斯的朋友

前幾年,我們的某一讀書會也曾共讀

一起討論過他的

天堂在另一個街角」小說

這位拉美作家

跨時空

勾勒畫家高更

與其外祖母芙羅拉(女權運動先驅)的

動人小說

天堂在另一個街角」故事

採雙線併陳的方式,

呈現

兩種不同的時代、不同角色人物的

生命使命,

芙羅拉‧特里斯坦,高更的外祖母,

奉獻她所有的力量

替女性和勞工爭取他們應得的權利;

保羅‧高更

放棄中產階級優渥的生活,

為了繪畫藝術,

不辭辛苦地跑到

大溪地去尋找最原始的美麗與力量。

Llosa

畫家高更和芙羅拉‧特里斯坦

兩條線索

批判歐洲社會,

故事背景橫跨歐洲、南美洲、南太平洋等。

蔣勳說:

高更童年在秘魯度過 

他的外祖母從事工人運動和女權革命 

七歲回到法國 

高更一直不習慣白種人的五官

他有一個沒有做完的南方熱帶原始的夢

…….在一百年前 

高更

完成了從文明出走的夢

看高更的畫 

讀高更的故事 

都使我們可以省思自己生活的意義 

的確 

天堂在另一個街角。

當然現階段我們正在閱讀的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

也是在講高更

在第19小章節裡

出現的書中人物「德克」畫商,

當然讀者也可以

去找一找他的原型是誰?

作者用「輕歷史」小說寫法

感覺毛姆的「德克」這號富有人物


雷諾瓦與羅德列克」的綜合體之原型

談到「畫中畫」,蒙馬特之魂!

你會想到法國侏儒天才畫家- 羅德列克

巴黎的夜,在羅德列克這位

歷史畫家的瞳孔內進入他誇張的

紅磨坊「海報設計」

畫中畫-畢卡索的那幅[藍屋]畫作裡那牆壁上

羅德列克所畫得「瑪麗.彌爾頓」的舞姿


酗酒被送進精神病院的羅特列克

曾對朋友說過:[我以素描贏得自由!

他用「馬戲團」系列石板畫作


證明自己沒有得精神病

毛姆刻畫的「德克」人物

是否

也有

因為

雷諾瓦畫家有去過義大義習畫

雷諾瓦還畫過「法式燒餅磨坊舞會」

雷諾瓦的富有與他只畫下「美」的印記

雷諾瓦那幅「鄉村之舞」小角落處

有位偷窺姊姊

這位「偷窺姊姊」的拼圖

還在韓劇「她很漂亮」裡當起紅娘呢!

當你去找書中人物的「原型」時

你可以還原

作家設計「一個人物」時的

品味與喜好。

是拜倫的詩句嗎?

我是女人,我走在黑夜的路上

紅磨坊,位於法國巴黎十八區

皮加勒紅燈區,靠近蒙馬特,

是建於1889年的一個酒吧,

此區有18世紀風貌的街區,

在克里希大道上,

屋頂上仿造的紅風車而聞名於世。

談到1953年曾放映過的「紅磨坊」電影


美國導演

約翰.休斯頓

所拍得「羅德列克自傳」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裡的

那位「跛足」男主角

感覺也有「羅德列克」的身影原型

身體上的殘缺

所造成「自尊與自卑」

往往有驚人的成就與藝術的爆發力

追「原型」,那直探核心的串連

是頗為趣味的

















話說

高更跑到法國的阿爾去找梵谷....。

前世的靈魂?

如果

你的腦袋瓜

竟然跑出

比才的「卡門」與

「阿萊城的姑娘」的音樂....

我只能說「阿爾」的景色太迷人了

那「美妙的音符」就自動降臨了


2016年9月24日 星期六

漂泊的心唱流浪歌

漂泊的心唱流浪歌

那是移民者的心聲。

浮萍!

緊抓浮木不放,

是個超沒「安全感」的人

天涯遊子

際遇相同者最能彼此惺惺相惜

一旦彼此相扶持的雙方

有一方

先行離世

那個活下來的人,最徬徨無助 

不知該怎麼生活下去?

叫活者再另覓浮木


誰來聆聽

漂泊的心唱流浪歌

找不到

找不到

找不到

最孤單的是自己

當一個人

將自己的生命

老是依附

依賴在他人的身上時,

就是這般境況!

此人將永遠無法自我完善

主宰

自己的命運成為「自己的主人」。

是誰

將那顆自由的心靈給「壓抑」了

說到底,不就是自己

喜歡紀伯倫的詩句

監獄只能囚禁一個人的身軀

無法禁錮一個人的心靈

被關在牢籠裡

卻還能

保有一顆自由的心靈

讓一個人的思絮任意漫舞

那才是真正的自由

不受監控的是一個人的腦袋瓜思想

別人不知道你在想什麼?

即便你是沈浸於哀傷的大海

漫游自溺沒個魂!

思想的運動場要留給自己來跑

才不會被洗腦


三毛 的  [隨想 ] 這篇「自己」

在文末

她寫到


自憐、自戀、自苦、自負、自輕、

自棄、自傷、自恨、自利、自私、

自顧、自反、自欺加自殺,

都是因為自己。

    自用、自在、自行、自助、自足、

自信、自律、自愛、自得、自覺、

自新、自衛、自由和自然,

也都仍是出於自己。

    自己是什麼?

    自己是誰?


    自己是自己的嗎?    


~  讀「他方之夢」

「第21章  1968年  皇太子的小靴子」

     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