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6年11月2日 星期三

「仿」的意義何在?

「仿」的意義何在?

模仿到具有當代意義的時代感,

如果說那是創作者

想要顯現的革命意識,你要如何解讀它?


提香1538年作品:「烏爾比諾的維納斯 」















馬內1863年作品:「奧林匹亞」 Olympia














這兩幅畫差別在哪?注:用放大鏡看畫中的狗與貓。)

提香與馬內在畫中,超時空的彼此對話,

給你什麼想法?

馬內讓美女多了條脖子上的黑色蝴蝶結

而提香那幅美女腳邊的

為何馬內要將牠變成是黑貓呢?

女人?那時我去金門採訪時,

看見許多座老舊古蹟的「貞節牌坊」。

女人,隨著時代變遷,

女人可以有怎樣的自主權的轉變?

馬內把妓女-奧林匹亞真人

畫成ㄧ個人,而不是一件物品

整幅畫,感覺她是出於自願來施展魅力,

而非服從別人的指示。

後人接受前人啟發,在臨摹仿作下

後人還能給出多少新意?

還能給出多少[脫胎換骨]的新見解?

說出自己存活在世的「時代語言」。

提香「美女」畫作上的後面

有一大面黑色布幕

遮住了左半邊。黑幕後面是什麼地方?

會讓人產生偷窺欲。

妓女

歌德說只有藝術家、文學家詩人

音樂家藝術家能為卑微小人物「發聲」

短篇小說王的

莫泊桑那篇「羊脂球」

塞尚好友-左拉的「娜娜」小說

當時法國的

一些偽君子一面說這類作品

它真是傷風敗俗,一面

卻又偷偷買書來看

因此讓它們都成了當時的暢銷書


再說,


同樣都是畫主題「埋葬基督」,

你覺得提香跟卡拉瓦喬

在誇張戲劇表情的程度上,

有多少差別呢?你還看出什麼端倪了嗎?

比畫比劃。



















我想著,

為何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裡要

設定「史崔蘭」畫完布蘭琪的裸體畫之後

就對布蘭琪本身真人興趣缺缺了?

戲劇誇張效果

最後史崔蘭還把布蘭琪的裸體畫像

留給德克,

從此事件史崔蘭的行為動機,

毛姆到底想要說明什麼「想法」?

希臘神話一下,

納西索斯的自愛(self-love)

不是愛上他自身,而是

愛上 他自身的影像 。

愛上自己即是愛上作為對象的理想鏡像。

走出自身並投向外在性的鏡像,

這個形塑自我的過程

必然是 一種動態的自我否定過程。 

自戀

試想史崔蘭畫完布蘭琪的裸體畫

就拋棄此畫作的這種態度,

毛姆為何要這樣設定,

還是令人很費解。

毛姆在「人性的枷鎖」小說裡

男主角對女主角的情慾態度亦然

愛畫者男主角寧願欣賞裸體美女畫

也不碰女主角肉體

高更超愛日本浮世繪的

看葛飾北齋的浮世繪

也有出現許多張「春宮圖」

柏拉圖式的愛

有人是寧願看不存在的虛擬美女吧!

想一想!

毛姆可能只是借「史崔蘭」反映

出自己在情慾上的一種偏執吧

「史崔蘭」只是「高更」原型的虛擬人物

也許毛姆比高更

更像「史崔蘭」的另一面性格

也說不定呢


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收藏香水瓶

韓國新羅的真平王,

讓德曼公主看一幅

中國贈與新羅國家的屏風,

屏風上繡有牡丹花。

看過牡丹花的德曼公主說,

牡丹花一定不香

真平王問她「何以見得?」德曼公主說,

因為屏風上

連繡上一隻蜜蜂蝴蝶也沒有,

所以牡丹花一定不香。

所以真平王覺得德曼公主

真是聰慧頭腦還很會推理呢!

最後真平王決定

將王位傳給德曼公主-善德女王。

牡丹花是不香的。

說起

大溪地的提亞蕾

那可是提煉精油的花朵,香氣誘人。

毛姆在談及書中「史崔蘭」(高更原型)

的藝術成就時

對於「收藏」一事有一番特別的書寫....。

誰知道高更的畫作,

竟然在他死後會如此價值不凡。

人們通常是看不起流浪漢的

不出名的藝術家,

老畫些讓人

看不懂的藝術,什麼才算是

內涵的抽象畫家?

萬金難買早知道,錯失收藏良機

「羅斯科」畫家死後公案呢!

有人收藏畫作

當然也有專門收藏「香水瓶」的人

翻閱古希臘工藝品的書籍,

這幅圖片-古希臘古董

「鞋子造型的香水瓶」,

會我陷入思考。




你會想到「臭腳ㄚㄚ」嗎?

除了這些實用性的聯想,

到底還能推測出古代的生活樣貌

是如何?

如果

德曼公主再世,

問問她,肯定有答案。

推推推!


大溪地的花

大家在討論毛姆「月亮與六便士」

第49章節時,

與會成員

有兩位

去大溪地玩過

甚至有一位在當地居住過一段時間

聽她們的描述,母系社會

一個女人有四個丈夫

真是羨煞許多年輕阿嬤呢

提亞蕾花朵的香味到底是怎樣?

有人說提亞蕾就是子花

梔子花花語為

「永恆的愛,一生守候和喜悅」,

戀愛的人們最是喜歡。

提亞蕾在大溪地語是花朵的意思

它潔白明亮有獨特濃烈的氣味

既充滿陽光氣息同時也很深沈

大溪地島上的居民

都習慣在右耳邊別上一朵提亞蕾的花蕾

以表達自己單身的身份

而別在左耳上則表示已經墮入愛河

高更畫作上兩者都有畫上呢!















按照毛姆在書上的說法

只要聞過此香味,離開的人

也一定會再回到大溪地

遂讓人想起,我那時候去金門采風時

有位解說員對我說過的故事

聽說金門人有許多人去過南洋討生活

一旦在東南發跡之後會衣錦還鄉

蓋起閩南式建築,或是蓋起

新款趕潮的洋式「新房」

不過在南洋已娶了二房妻子的男人

那位在南洋的老婆

往往當這位外地人老公要回故鄉時

深怕老公一回去就變心不回來了

總有些較歹心愛吃醋的二房小妾

非常嫉妒大房

就會在歸鄉的老公身上「下蠱」....

早期出外人的故事咒術下蠱傳聞頻仍

聽說想要破除惡靈毒蟲

就要多吃維他命B2

好讓自己的精神狀況

不致於被幽靈干擾

記得當年我寫得那篇「金門行」

被邀稿登在「國際廣播月刊上」

在海船上,那位愛吃魚的父親

因為女兒很孝順,知內情的孝女

預先告知父親

那條魚肚內已被母親「下蠱」

歸途中的父親才躲過一劫

曾去過大溪地的人

她們的印象總說是「烏漆嘛黑」的地方

想不到

在高更的畫作裡卻是多彩繽紛的

真是大相逕庭的觀感,令人傻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