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吞嚥~祖孫情

吞嚥祖孫情

那是兩個女兒與婆婆互動時的情景………。

記得那時,

中風的婆婆

已經進入生命最末,吞嚥異常困難。

神智時而清醒;時而恍惚。嚴重失禁,

排便功能要借助藥物很不順暢。

想起那個階段的照顧是很折騰人的。忙翻天!

她們姐妹在求學期間,每逢假日時

會主動輪流餵食阿嬤,

瘦得皮包骨嚴重脫皮的垂暮老人

~吞嚥是相當困難的。

她們祖孫三人間的互動是挺有趣的……。

有一回,

是她們問阿嬤要不要吃生魚片?

還有一次是問

阿嬤要不要吃冰淇淋?

婆婆不但搖搖頭,

還輕輕地用她那微弱的聲音

說:『不要吃!不要吃!』

不過

當兩個孫女逗阿嬤開心~挾一小片《生魚片》

在她面前捉弄引誘晃動時,

婆婆會昂起頭,嘴巴張得大大的

說:『不要吃!不要吃!』

開口【啊~】很久…等著【吃】呢!

然後,孫女們就將薄薄的

一小片生魚片放入她的口中。

孫女們會問阿嬤:『有,好吃嗎?』

沒有牙齒全靠假牙咀嚼的婆婆會

點點頭說:『好吃。好吃。』

一口接一口慢慢吞嚥。

所以,

老人家說《不要吃就是要吃》的意思。

小孩們終於抓懂阿嬤的心思

她要表達的真正意思。

妳不能聽她說【要與不要】,

要觀察她的肢體語言

因為生魚片與冰淇淋

都是軟軟的食物較好吞嚥,

這對小姊妹花〈小學生〉會用小湯匙

挖一小口一小口冰淇淋來餵阿嬤吃,

那互動情景是一幅天倫樂圖像。

婆婆每次她都說不要吃

可是嘴巴都張得很大很大等著吃。哈哈!

她們姐妹

都覺得阿嬤超會演戲呢!

她的想跟她的說總是顛倒的,

猜測真意的過程

是一種察言觀色的初步學習。

後來我想,

這是舊時代傳統婦女們

在大家族中的生存之道。

讓人永遠猜不透她底心思,

模糊與曖昧是減少正面衝突的緩衝伎倆,

保持表面和平假象比撕裂彼此要好些吧!

家庭結構與婚姻制度

就是在【忍】字上做個人修煉。

媳婦角色?

你可以說她態度很曖昧,

你可以說她很沒主見,

你更可以說她像油麻菜子。

存活的生命力極強。

那年公公剛過世不久,

來喪家弔唁者頗多。

婆婆只要看見有人

快要入門來捻香了,

她就伏靠在棺材邊,大聲

唱起類似歌仔戲裡的哭調……。

外子也很愛逗他的媽媽開心,

要婆婆很疼愛的這位

正在念幼稚園的小外甥

邊跳迪士可舞邊耍寶,

六、七歲的男娃逗得婆婆開懷大笑。

外子很愛作怪,

還故意設計要戲謔婆婆她的演戲功夫

外子會事先將這段婆婆的笑聲錄音起來,

每當婆婆傷心憂鬱快要哭起來時,

外子就將婆婆她的這段笑聲

播放給她聽……。

順便糗婆婆

說:『死一個老公這麼開心啊!

笑得這麼高興啊!介紹男朋友給妳。好不好?』

當時已七十好幾歲的婆婆

會馬上很矯情

還假嗔怒般

假裝要揍打這位蠻兒。

婆婆的肢體動作超有趣

此時的婆婆

會自動停止類似歌仔戲裡的哭調……。

不會大哭不停…。

唉!

病危末期的吞嚥是最困難的。



你妳沒胃口吃不下時,大概也快要走了。



2014年2月1日 星期六

變奏曲

變奏曲

古訓與現代時下觀念產生衝突時,

要如何變通?

凡事,不拘泥固定公式即可。

一旦人生遭逢變故→即時反應、

適時反應、不做反應、反應過度……。

各種情事都可能會有突發的狀況發生…。

這一切的變局,正考驗著一個人的應變能力。

而人生就是由各種變數所組成的。

自由心證。

自己怎麼想

怎麼舒坦即可。

太在乎別人的想法,進而去做更動的

違心→不情願。

當你敏感嗅出

己身已在蝴蝶效應下

或是骨牌效應中時~自我懷疑是否要去

配合別人的慫恿?

一旦發現自己

怎麼有一種任人宰割、擺佈的不舒服時,

檢視自己的情緒起伏是很重要的【自覺】。

自我觀照!

要先安撫自己的情緒之後,

才能處理事情。否則彈出的變奏曲一定不堪入耳。


用情緒化的態度

來從事重要活動,肯定會一團糟。越陷入泥濘。


與其想做甚麼、該做甚麼、改變甚麼?

真的就去做了甚麼…。

真的是

一動不如一靜嗎?

動靜之間猶豫不決…。

有時,好時機也就錯過了

變數像觸媒般產生化學反應。

好壞吉凶試驗呢!誰能預言未知?

你每一次的選擇、決定

都可能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甚至是更多被牽涉進去的其他人的命運。

諸如一家的戶長呀!

家中的長老啊!

團體的負責人啊!

反正是指管理者之類的…。

一個人啊!怎可亂下決策。

所謂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也有可能一人犯罪

波及全家族受災殃呢!

看來,

要彈首出色的變奏曲。博得滿堂喝采,

還真是不易啊!

這年頭,

好人難當。誰在幫你?誰在害你?

你好像也分不出誰是好人?誰是壞人呢


聽吶!變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