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iyun

naiyun

2016年5月28日 星期六

看「害羞的少女」



阿爾卑斯山「冰宮」裡所展示的一幅畫。




























看到此畫!你會作何感想?

會觸動你什麼靈感



到阿爾卑斯山遊玩,

當你進入「冰宮」內

參觀時

會看見這幅

由19世紀德國浪漫主義畫家

「卡斯巴·大衛·弗烈德利赫」

德語:Caspar David Friedrich

(1774年-1840年)

於1818年作

布面油畫作品:【霧海上的旅人】。

二戰時期阿道夫·希特勒

(Adolf Hitler)使用了

佛烈德利赫的「凝月」畫作

為納粹宣傳,

因此在二戰後的

幾十年佛烈德利赫的畫作

並不被重視。


不過在

在1930年代和1940年代初

超現實主義者和存在主義者

經常從他的畫中汲取靈感。

因為

他寄情於自然畫作

給人一種形而上的沈思

1920年時,

他的畫作被表現主義者

重新發掘。



他的風景畫與歌德的小說、

貝多芬的音樂,

成為德國浪漫主義的佼佼者

位於瑞士境內

屬於阿爾卑斯山部分的少女峰、艾格峰

「僧侶峰」給人浪漫的編故事遐想。

山峰常被雲霧遮住

有如一位害羞少女。

其餘二峰的加入。


這故事的編法

就由人

去諸多想像囉!


這山望去那山高。

人啊!難得駐足    

給自己的心「安住」。


不移動的移動

是上層功夫的修煉。


等候、遙望、冥思但不苦想。

寧靜致遠!


風乾的死花豹

風乾的死花豹 

記得
大家都讀過小學課本「曹沖秤象」的故事。

曹沖(196-208)

是曹操的庶子有「神童」之稱,

因病早卒

有一回

有人送曹操一隻大象

曹操想要知道這隻大象到底有多少重量

他問遍所有的部屬

沒有一個能想出法子來秤大象。

當時只有五、六歲的曹沖

想出一個法子:先將大象放入船裡

先記錄水位到達船舷位置,

然後牽出在船上的大象,

再將石頭一塊塊往船內裝,

直到水位到達先前的紀錄。

然後再分批

一一秤一秤這些石頭的重量,

把每一批的石頭所秤出的重量

再一ㄧ加總起來即是大象的重量。


所以

詹宏志在「旅行與讀書」書裡

所談的非洲探險之旅,

那位嚮導馬克思大學生青年

他用舌尖舔沼澤地上那獅子的足跡

便知曉

附近不遠處有幾隻獅子?還包括

有幾個月身孕的獅子?

這些獅子距離

牠們所留下「足跡處」應該有多遠?

全在嚮導馬克思的掌握中。

在「神鬼獵人」電影裡,

與卡通動漫電影「與森林共舞」

都有出現類似的「推理」智力。

雪地裡

留下的足跡,

如果沒被繼續下的雪所淹蓋,

大概也是可以推測

前方有多少人?出現過什麼動物?


在沼澤地亦然

那些動物的足跡

牠們踏過而陷入的刻痕位置

就跟曹沖秤象的道理一樣。

可以得知

大概重量,前腳趾、後腳趾

為何踏下的力度會不同?

雙腳趾的平衡度

是否也會因懷孕緣故而有傾斜?

人的舌尖最敏感了。

一舔馬上知道溫度有幾度?

作者設下陷阱

留下一些蛛絲馬跡

讓讀者去「想一想」。

讀起來才不會無聊。

就像戰國時代的那位兵家代表-孫臏

關於

「馬陵之戰」的故事,

孫臏設局佈下

「減灶誘敵,設伏聚殲」對付龐涓

行軍打戰的「野炊」所留下的灰燼餘溫

便知

前方人馬在前一站與下一站之間

相差有多遠距離

當然獅子留下的足跡不會設局啦!

不過詹宏志作者在書上

寫到兩隻獅子「包抄驢羚這個點子,


獅子的智商看來也不差

寫旅遊的書還外加點兒「推理辦案」

頗有柯南、福爾摩斯味

書中說

有人

去非洲探險的最大心願是

去看一看「花豹」,

為什麼?

這跟信仰有關嗎?

生命的生死一瞬間。

會死在哪兒?死的地點要靠近上帝?

想起

海明威短篇小說「乞力馬札羅的雪」

一開頭就記載 說

坦尚尼亞的非洲

第一高峰乞力馬札羅山 ,

在上帝的殿堂山頂附近

有一隻風乾的死花豹

花豹為何要到如此高的山頂來?

沒有人解釋過。


這是海明威這篇小說ㄧ開頭的引子。

導演亨利.金曾

找過「葛雷哥萊.畢克」來演

「乞力馬札羅的雪」的探險者。

是海明威影子的化身。

有人將此片翻譯為「雪山盟」。

詹宏志作者寫說

來非洲探險的那位遊客

只是為了看花豹一眼!因眾人的念力!

幫忙她完成夢想。這事兒是有點兒玄妙。

花豹

會讓你想到什麼?這種非親眼看到不行

的人會是怎樣的一種心態使然呢?

這件事跟是否會遺憾終生

有何關聯性與意義?


幽冥生靈在飛天。


2016年5月27日 星期五

找個題目來想

找個題目來想

她說這部「我是油彩的化身」音樂劇。

我說這部搖滾歌仔戲「伽藍雨綿綿」

我們一起說找個「題目」來想。研究研究

就像小時候....

我們先一起到

媽祖廟口吃了灌過粉的蓬鬆豬肺

其實我們不是要吃「粉豬肺」是要吃

那個蒜泥沾醬的香辣

然後....

她說這部「兩小無猜」電影

我說電影「真善美」電影

交換訊息的交流閒聊

我有看她沒看。她有看我沒看

我們好像都一起看了兩部電影了

ㄧ聊八千里

竟把聊齋誌異裡的「胭脂虎」人物形象

扣上「卡門」

其實卡門只是一個熱愛自由、樂觀熱情

放蕩不羈的吉普賽女郎

你如果用道德禮教觀之,

她簡直就是蕩婦

難怪比才歌劇「卡門」首演會失敗

就像費里尼導演說過的話

「他做了天主教會二千年的囚犯

義大利人都是。」

歌劇是把簡單的生活故事藝術化

藝術有時會被冠上「墮落」的批判

如果關公死前有悔

關公的信徒們一定要出來說那齣搖滾歌仔戲

是滲入了瑪丹娜的「溫莎公爵的情人」電影

與萬聖節服飾

而不懂閩南語的觀眾

為何她會說在看「陳澄波的故事」音樂劇時,

她的眼睛就像被「定住」了,公視在播放時

離不開螢幕

也不想轉臺。從頭看到完結

佈景油彩畫作很美!

音樂旋律與打出字幕的歌詞很優美

死前的徵兆是什麼?

萊蒙托夫在「當代英雄」此書中的

那篇「宿命論」

讓人聞到死亡的訊息真是吊詭

由美國好萊塢影星

麗塔‧海華斯Rita Hayworth;1918-1987)

在1948年所飾演的「卡門」角色,在影片中

卡門在被軍人唐.荷西愛人刺死前

她看見一隻「黑貓」走過她的視野

而預知自己的「死期」

就如

先前紙牌算命的「宿命」之準確

她鐵定逃不過

愛人殺手的這關死劫。

比才歌劇的「卡門」是根據

普羅斯佩.梅里美這位法國小說家的

卡門小說改編的

梅里美在小說中,小說裡的卡門

在她死前所看到的是「修士與兔子」

找個題目來想一想

死前會看見什麼?

為何美國導演要用「黑貓」意象

來作為卡門死前的徵兆

而梅里美作家卻是用

復活節彩蛋!會下蛋的兔子

幻象的神話故事。小鳥變成兔子

自由與馴服的對比

愛倫坡「黑貓」的索命來....

比才住家在「紅燈區」且

他的老婆有「紅杏出牆」的跡象

受禮教束縛不敢造次的作曲家,或許藉由

卡門歌劇裡的這個「唐.河西之手」

完成他在現實面的膽怯人性的弱點!

找個題目來想

給自己丟一個題目.....

外表冷酷悶燒型的熱火,兩極化的糾葛不清

正是

藝術是衝突矛盾的產物






2016年5月25日 星期三

憶「遊」未竟

憶「遊」未竟

有過「在雪山上」行走的經歷,那是去

韓國遊玩時爬雪嶽山的記憶

那次的出遊現在還剩下什麼?

是腳上的鞋子被迫一定要

再套上一雙「鐵釘鞋」,以策安全止滑。

我家小屁孩(小學低年級)

緊跟著導遊身邊不理我

因為那位導遊的手機超迷你

小屁孩愛將導遊襯衫口袋內的那支手機

掏出來玩遊戲,大朋友小朋友阿大阿小

幾乎零距離老是膩在一塊兒耍酷!

碰碰跳跳登雪山

記得在爬「雪山」的路途中

出現

一位正在向山友

一些路過之人「化緣」的托缽老和尚

腦中

此刻

出現的雪山景致

就像是一幅水墨畫般「沒有色彩」

只有黑與白

儘管同遊者多人,可是「爬山」是件

很個人化很孤獨的旅程

整個大自然的冷色調包裹著你


你只能跟自己對話跟大自然說話

登山是件很私密的心靈探索

也是一種放空


有同伴又怎樣,他們不會代替你

走這冷冷的崎嶇之路


你得自己走上去再走下來

那是自我挑戰的一種磨練

是否能走完全程

全賴自己的體能是否耐操


自知之明

既然知道自己無法「攻頂」

那就早早適時下來吧!

許多媽媽都怕「小屁孩」

走雪山太危險

乾脆不前往就在原地等候冒險者

我登雪山走得慢,腦中直想著

這孩兒什麼時候才會想到媽媽


小屁孩竟然為了拿「第一名」

全把我給忘了

當前方那個「小點」快不見時

我是很慌的,可是我想小屁孩會自己達成

運動任務的,我要「放手」讓小屁孩

自己去長大自己去經歷體驗

要怎樣讓自己不會滑下來

那次我是很大膽地「放手」

現在想想

我是不是很殘忍啊!

幸好一切穩當「過關」

滑雪活動,小屁孩是很耐摔的

一摔倒她們馬上就爬起

那樣....我看著「回憶」點滴....

轉神!

話說

詹宏志這本「旅行與讀書」裡

說他與妻子在七月時

登雪山此時的阿爾卑斯山氣溫

正是在太陽炙熱又融雪

的冰火兩極狀態。一路上無裝備

無食糧無拐杖。兩人很是狼狽的

歸來的描述,超驚險!又說

澳洲青年來台灣爬中央山脈

失蹤又失溫才逝世的事

全是因為看了「過期旅遊書」的錯


作者規勸讀者「盡信書不如無書」

在討論此書時

對於「拐杖事件」有兩方說法之辯

一派說法是此作者為何沒替老婆著想

接受那根枴杖,他只想到自己

沒有照顧好同伴很不應該

另一派說法是老公在悼念老婆剛過世

他在第一篇就提起此事的「懺悔」是

很低調在自我療傷,誰會知道

置身歐洲的山中

在大熱天裡會這麼冰冷?

作者可能想藉此事件

故意寫出來

的「警語」!重點是在講「放下」


凡事不要逞強。老了體能必然衰退

要服輸

作者用「同伴」、「室友」

來稱謂自己的妻子與兒子


大家也是很有意見。也是2點o的分歧觀點

一派說法是作者跟家人很疏離

另一派說法是挪用「近鄉情怯」語彙改為

「近親情怯」,讓讀者不要被導入

視作者只是在寫自家的私事那麼狹隘

用這「兩個詞」來替代「親人」稱謂

反而更加擴大文章的講述信服力

與說服張力

這是本對妻子低調懷念的書

不是旅遊指南

是作者對喪偶的自我療傷書籍

有人說看第一次與再看第二次時

看到的深度是很不同的

看第二次時因為讀者有加入「感傷成分」

會覺得更同理作者的傷懷

看見更多感人內容與趣味

課堂上有人開始扮演起「買東西吃的」

那種比賽境況,快快快排隊排隊..

忙成一團真有趣

大家彼此分享旅遊經驗

各個談得眉飛色舞全來勁了

經驗分享收穫真是滿滿

買到「不實用」的貴地毯

為的是高級裝飾是身份表徵嗎?

銷售員高超的行銷技倆

印度歷史文化的深入

如果沒去過印度的人

大家用手機傳傳關於「印度」、

「義大利」、「日本」

瑞士」少女峰的旅遊資訊

介紹曾經吃過一種「拉麵」的特殊吃法

那是每吃一口拉麵

就要漱口一次的吃法

因為那家麵店要顧客

在每嚐一口拉麵時

都有如是

吃到「第一口」時的感覺般

「不走味」

去過吐魯番高溫地帶者說

高溫地帶的生存方式是

夜間三、四點時去工作,天亮就收工

白天是躲在家裡的,他們自有一套

屬於自己獨有的彈性調配的生活方式

去過巴西者說那些古蹟神殿的階梯設計

為何古人在當時就這麼有智慧?

石階很符合人工肢體承載力

爬這樣的階梯一點兒也不累


什麼長頸鹿英語不是長頸鹿教的....

「書」往往是個「引子」

怎麼個讀法?怎麼個討論法

挺隨性!自由自在

大家唱唱「真善美」電影裡的

那首「小白花」,閱讀帶我們去旅行